2023年07月18日 星期二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给城市多留下些“温情面庞”

  ■本报评论员  张旭

  日前,杭州出梅入伏,出现了持续的晴热高温天气。在这样的背景下,杭州出台的《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如同气温一样,冲上了热搜。其中规定道路停车巡管员避高温时段,全市区道路停车点位,除西湖区少年宫停车点外,其他点位暂停收费。

  此政策一出,评论区不少网友拍手叫好,称一方面可以让道路停车巡管员避开高温,为高温下的劳动者撑起“遮阳伞”;另一方也惠及车主,停车免费举措,让老百姓高温下出行更加舒适舒心。杭州主城区某路段一位停车巡管员直言,最高温时段不需要上班,非常人性化。

  城市与人一样,也需要“真善美”。城市的“真善美”体现在人性化,体现于温情之中。无论是打造优质无障碍环境,还是濮家社区摆了21年的爱心凉茶摊,抑或是最近地铁上线的“冷暖车厢”……每一个案例,都能够体现杭州城市“温情面庞”的细节,每一处细节背后,均彰显着城市温度。

  细处用心,城市暖心。正如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通过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巧心提高精细化水平,在绣出城市品质品牌的同时,更绣出了城市的温度。这也是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逻辑的注脚。

  城市管理多些人情,城市才能多些温情,有温情的城市才是美好的。在南京,遍布全市的千余个“宁小蜂驿站”,给外卖配送员、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带来了“家”的温暖;重庆市专门设立“临停区”方便商家卸货,让“步行街”不再是“不行街”;武汉城管“共情执法”主动让占道摊贩先做完这单生意,其抖音小视频,收获点击量超3亿,赢得了800万网友点赞……

  无疑,城市的发展,在追求“高度”“深度”的同时,也需要兼顾“温度”。“温度”是支撑城市发展的基石,有温度的城市对人民饱含“温情”,令人向往。 越来越多的城市正沿着以人为本的方向,出台一系列暖心政策,从细节层面打开“宜人”的城门,让风物之美、人文之美和精神之美互相交融。对于城市而言,有温度方才彰显格局与胸怀,让发展更具有厚度。

  面对即将要到来的亚运盛会,杭州展现给世人一个什么样的面貌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给城市多留下一些“温情面庞”,这或许是杭州给出的答案之一。城市有了温度,能让更多人在这里感受到满满的幸福感与获得感,展示着当下的“小确幸”,也预示着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湘论
   第04版:综合
   第05版:天下
   第06版:影像
   第07版:公益
   第08版:新媒+
让足球给更多人带来快乐
薅羊毛还是耍无赖?
颜值只是底线 才华可以突破极限
给城市多留下些“温情面庞”
文旅“新窗口”是得多开几扇
杭州地铁强冷弱冷“变温车厢”很贴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