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靳林杰
最近,萧山的“音乐市场”动作频频。从12月15日开始,为期三天的杭州国际音乐产业博览会“大牌云集”,观众可以边逛边看边听,沉浸式感受音乐世界的无限魅力。
而在萧山的多个乡镇,迎来了中国文联学雷锋文艺志愿服务先锋队的艺术家和文艺工作者们,像牛群、鞠萍、平安、乌兰图雅、丁柳元、降央卓玛这样的知名艺术家,基层百姓可以面对面接触,享受实实在在的音乐体验。
再往前看,王嘉尔、李荣浩、任贤齐等歌手选择在杭州奥体中心体育馆开唱,不少萧山歌迷可以在家门口的场馆听自己喜欢的歌手开唱,方便成了很多人最直接的感受。
享受“音乐大餐”不必再去远方,不管是家住城区的萧山人,还是扎根农村的萧山人,都可以在家门口畅享音乐世界的美好。多种形式的音乐活动,也让不同需求的萧山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精神净土。如今在萧山,音乐已然丰富了越来越多的人的精神生活。
那么,这些音乐活动为何选择在萧山开展?或许可用“萧山底气”来回答。
显然,萧山过硬的硬件基础成了最直接的保障。从G20峰会到亚运会,萧山作为“双会之城”,有非常丰富的活动场地。像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中国数字音乐基地、杭州奥体中心体育馆等场馆的建成,让各类音乐活动都能找到合适的空间。另外,在场地的保障基础上,相关设备也配套齐全。所以,在萧山,不管是演唱会还是音乐节,抑或是音乐博览会、乡村艺术节,各种各样形式的活动都能找到举办的优质空间。
其次萧山的音乐氛围早已越来越浓,以浙江国家音乐产业基地萧山园区来看,当前,网易云音乐、放刺电音、华音悦听等30家音乐科技企业入驻,超2000名音乐爱好者参与培训创作,去年园区年税收近2亿元。数字是最直接的说明,当一座城市有了某种氛围,城市特质上会打上独有的标签,如今的萧山,在“音乐市场”的赛道上早已经铸就自己的实力。
再来看萧山百姓的精神需求。有市场才有发展的推动力,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上升,萧山人早已从追求物质生活的富足到了追求精神生活的充裕,对音乐市场的需求量是庞大的。越来越多的萧山人愿意为精神文化买单,也让萧山这座城市举办各类音乐活动有了巨大的潜力市场。以12月初知名歌手任贤齐在杭州奥体中心体育馆连开三场演唱会为例,场场爆满,开创了杭州“同一艺人+同一主题”的连场记录,不少萧山人抓住家门口看演唱会的机会,听演唱会、打卡亚运场馆、发朋友圈,这成了不少人看演唱会的“三件套”。
由此来看,当一座城市有了硬件保障,有了软件支持,还有了无限市场,谁能不看好这片土地新市场的蓬勃发展?如今的萧山,显然已经来到了迎接“音乐市场”发展的风口,硬软兼备,实力不凡,便是当下的萧山。
而作为萧山人,其实最真切的感受或许还是方便,以及生活幸福感更多一点。回想过去,音乐活动始终还是与“家门口”有些距离,但如今,当这种距离不复存在,萧山人可以更加大方地去拥抱音乐,而整座城市的气质,也在这个过程中愈发有了自己的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