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9日 星期二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们为什么必须放下手机

  ■首席评论员 俞海波

  智能手机时代,“低头族”统一了人群的特征。

  前不久,有小学生都看不过去这现象,写作文吐槽父母在奶奶的生日只顾看手机,全无一点共享天伦之乐的意思。其父母一看大为醒悟,用手机拍下作文照片发朋友圈之余,终于舍得放下手机陪孩子,狠狠补了阖家欢的一课,并表示以后要多放下手机,花更多时间陪陪家人。

  手机发明已有数十年,这些年发生了什么呢?首先是手机从基础功能向多媒体手机再向智能手机的迭代进化,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多。其次是高速移动互联网变成现实,人们随时随地可轻松上网。最后就是廉价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其迅速取代功能手机,走进了广大人民的生活。因此,与其说人们沉迷手机,不如说人们沉迷的是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信息时代。

  不难看出,手机就是我们当下时代的最主要媒介。当然,手机背靠的互联网,和电脑背靠的互联网,其实是一回事,但是这两种媒介差别并不小。使用电脑更多时候是主动寻找信息,在筛选、利用信息过程中带有自己的思考;而使用手机更多时候是被动接受信息,娱乐意味更浓一些,也用不着怎么思考。从信息接受的维度来看,手机其实更加类似于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

  对于电视,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写下了传播学上的不朽之作《娱乐至死》,他认为以电视为媒介的传播方式,会导致社会层面泛娱乐化,一切文化内容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而且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这位洞见者死于2003年,没来得及见证智能手机时代的到来。或许,智能手机才是泛娱乐化的终极形态。电视还可以关闭,停止接受信息,但手机几乎无时无刻不在接受推送信息;电视调查观众口味大概只能靠问卷调查,误差较大,手机只要收集用户信息就掌握了用户偏好,通过推荐算法,不断调整信息推荐内容,信息千千万,总有一条适合你。是不是推荐的新闻越来越合你的胃口?推荐的短视频越来越符合你的兴趣?有如此贴心的信息娱乐管家,人们总是很容易就沉迷其中,这手机自然是越来越放不下了。

  除了娱乐,社交的功能也让人离不开手机。各种各样的社交圈功能,占据了我们大多数的社交活动。在朋友圈,我们展示自己的生活;在职场圈,和同行一起吐槽老板;在兴趣同好圈,展示自己的兴趣爱好。手机甚至是社恐人群的福音,聊天软件有效弥补了社交手段的缺失。当然,工作也是社交功能极为重要的部分,领导的信息要及时回复,不能不随时关注手机。所以小朋友看到爸爸妈妈低头看手机时也不要太不爽,很多时候他们是真的在为工作而忙碌。

  不过,沉迷手机,沉迷信息过载,很容易形成扁平化的思维,也就是孔子说的“学而不思则罔”。光接收信息不思考,聊天或许还行,但起不到深入思考、提升自己的作用,这对个人的成长是不利的。试着放下手机一段时间,不是不痛不痒的呼吁,而是必须认真对待的建议,唯有如此,才能让自己有学习和思考的时间。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评
   第04版:综合
   第05版:天下
   第06版:新媒+
   第07版:公益
   第08版:文化 悦读
家门口享受“音乐大餐” 倍儿爽
如此“鸡娃” 家长是否病了
“真飞机”给学生练手 职校培养人才“卷得好”
黄牛“亏本”
人“咬”狗的背后 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我们为什么必须放下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