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9日 星期二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人“咬”狗的背后 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本报评论员  王俞楠  

  总有人说“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没想到,人“咬”狗的事情还真的出现了。

  近期,湖南长沙市公安局望城分局抓获一个“人‘咬’狗”的4人团伙,他们用玻璃瓶碎片扎伤自己,却谎称被狗咬伤,诈骗狗主人。4名嫌疑人共“碰瓷”20多位狗主人,非法获利4万余元。

  更令人震惊的是,当时的办案民警表示,这样的事情竟然在全国各地都有类似案例。还有一团伙,曾在江苏淮安、苏州、宿迁和四川、上海、浙江等地,共同或单独碰瓷宠物狗。截至2020年7月,作案近300次,非法获利20多万元,足迹遍及9省40多座城市。

  这些人到底为什么要攀咬狗、诬陷狗呢?

  古人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笔者想,有利可图、来钱快无疑是首要因素。

  狠一狠心,扎伤自己,模仿狗咬的痕迹,向狗主人索要打疫苗的费用。一次成功,少则几百元,多则有两三千元,比辛辛苦苦打工一个月赚得只多不少,自然让不少人心动。从事螃蟹养殖的扬州人李某便因为首次尝到了甜头,断然“改行”。

  当然个人因素也是有的。选择了这些“行当”的人,内里显而易见有着好吃懒做的特性,同时社会道德、法律意识不强,才会因为一点甜头去触碰法律的红线。

  面对这样的人“咬”狗,笔者认为也许更应去思考这些人能轻易诈骗成功的背后又有哪些因素?

  首先是客观因素,作为诈骗事件的“当事人”之一的狗并不会为自己辩解。

  诬陷狗,狗也不会说话。类似于狗咬的伤口加上一方“气势汹汹”地说自己被狗咬了,不少狗主人也就信了。同时更是觉得麻烦,只想赔钱了事。

  而让这些嫌疑人被发现的开端,便是狗主人的“怀疑”。

  在湖南长沙市公安局望城分局所破获的碰瓷狗案件中,一位受骗的狗主人表示,自己的狗养了7年,没拴狗绳,但从没咬过人,后来越想越不对劲,查监控后才发现自家的狗只是冲了过去,并没有咬到他们。

  从中也可以窥见一二。面对这样的碰瓷狗,如果拴好了狗绳,从最初就切断了他人的可乘之机;如果能在第一时间核实查看伤口,而不是抱着赔钱了事的心态,那也许还能发现这场人“咬”狗的漏洞。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评
   第04版:综合
   第05版:天下
   第06版:新媒+
   第07版:公益
   第08版:文化 悦读
家门口享受“音乐大餐” 倍儿爽
如此“鸡娃” 家长是否病了
“真飞机”给学生练手 职校培养人才“卷得好”
黄牛“亏本”
人“咬”狗的背后 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我们为什么必须放下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