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杏芳
在杭州市的东南隅,静卧着一片名叫萧山的沃土,这里孕育着一种深受众人喜爱的佳肴——萧山萝卜干。这看似不起眼的小食,实则满载着无尽温情与记忆,对我而言,它是情感的港湾,是岁月长河中那抹永恒的亮色,陪伴着我与家人走过了一个又一个欢声笑语的日子。
小时候,家里并不富裕,饭桌上的菜肴总是简单而朴素。有时,母亲也会改善下我们的伙食,就会从骑着自行车从萧山东片到萧山南片村庄来售卖萝卜干的商贩那里买回一斤或两斤的萧山萝卜干。我最喜欢吃的还是把萝卜干剁碎炒鸡蛋,然而,我们那时是无福消受的,能够吃到油伴萝卜干已经是很享受的了。母亲把买来的萝卜干切短,放进高脚碗里,再浇上一丁丁油放在饭锅里一蒸,没等饭熟,一阵阵萝卜干伴油的香气充满整个灶屋,让我们几个小孩垂涎欲滴,盼望着早点开饭。我们的饭桌就仿佛焕发出了新的生机。等这碗美食搬到那张破旧的木饭桌上,我们兄妹仨围坐一起,瞬间被色泽诱人,还带着一丝丝油,越发金黄晶莹的萝卜干吸引,都伸长脖子去嗅一嗅那香味,勾起了无限食欲。作为家里年纪最小的我,禁不住这种诱惑,开始咽口水,姐姐伸手取了一小根塞到我嘴里,我笑,大家都笑。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萧山萝卜干对于我们来说,无疑是一种难得的美味。最难忘的还是全家人围坐一起,争先恐后地夹取那经过精心腌制、晾晒的美味,放入口中大嚼品味,那咸香恰到好处的滋味,仿佛能瞬间驱散一天的疲惫,只留下满满的幸福感。餐桌上,母亲慈祥的笑容与温柔的叮咛——“吃慢点,咬细点”与萝卜干的香醇交织在一起,构成了我心中最温馨的画面,至今依旧清晰如昨。
岁月悠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餐桌上的菜肴日益丰盛,但萧山萝卜干始终占据着它独特的位置,它已不再是单纯的食物,而是化作了开启记忆之门的钥匙,让我在品尝的瞬间,穿越回到那段纯真年代,再次感受家的温暖和母亲的柔情。
如今,萧山萝卜干已成为家乡的一枚闪亮名片,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和追捧。它不仅走进了千家万户的餐桌,还远销海外,成了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美食文化。每当远方的朋友来访,我总是满怀自豪地向他们介绍这道家乡的珍馐,看着他们初次尝试时的惊喜表情,我知道,这股来自萧山的味道,又一次在人们心中播下了温馨与友爱的种子。
而关于萧山萝卜干,我还想分享一个小故事:我的另一半虽非此地人,但他对萧山萝卜干有着别样的情感。自从他第一次尝到这种爽脆可口、回味无穷的小吃后,他便如同发现了新大陆般兴奋,经常将它们小心翼翼地包装好,邮寄给远方的亲戚朋友,以此表达对他们的思念与关怀。萧山萝卜干,就这样成了我们共同的记忆,串联起一段段珍贵的人际关系。
萧山萝卜干,它不仅见证了我们的成长和时代的变迁,更承载了对家的思念与情感的寄托。让我们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家的温馨和情感的纽带。如今的我,虽然吃上了山珍海味,但每当那熟悉的味道不经意间触动味蕾,我就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充满爱和欢乐的童年时光。
此外,萧山萝卜干还承载着一方人的勤劳和智慧。每一根背后都凝结着萧山人民对土地的深情与对完美味道的不懈追求。从田间地头的精心培育,从挑选萝卜到腌制、晾晒,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心打理和耐心等待。这种对美食的热爱和追求,彰显了萧山人对传统的尊重与创新的勇气。
总而言之,萧山萝卜干是一种富有情感和文化内涵的礼物。它不仅滋养了一代又一代萧山人,更是一段段温馨故事的见证者。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品尝到这种美食的魅力,感受到它所承载的情感和文化价值。让更多心灵感受到那份深藏其中的家的味道,以及那份属于萧山的自豪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