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萧山,有常住儿童22.24万名,流动儿童11.24万名。流动儿童占比高、儿童心理健康关注度高、关爱儿童社会参与度高,是我区辖区儿童的“三高”特征。
今年,在与浙江大学团队联合开展的未成年人需求大样本调研的基础上,我区推出“萧伢儿·童萌HUI”儿童关爱品牌,在全区12个镇街布点架构“绘声绘色”“会玩会野”和“慧能汇安”三大项目,配套心理关爱、托管教育、研学体验等N项儿童服务,用“1+3+N”的模式破解流动儿童融入难、心理阳光措施少、平安成长守护弱等三大难题。
“绘声绘色” 流动有爱
萧山的流动儿童占辖区儿童总数的一半以上,尝试以方言学习、实地地图绘制等形式帮助这些儿童快速融入“第二故乡”,是“绘声绘色”流动儿童融入项目的主旨所在。
在衙前镇,流动儿童占儿童总数的近60%。为了帮助孩子们尽快融入,衙前镇发挥本地“红色”资源优势,将“红色”文化与儿童关爱相结合,一方面联合学校设立“衙伢学语”课堂,帮助流动儿童学习当地方言,另一方面组建“红衙儿”假期小队,带“红衙儿”以脚步丈量、实地绘画的形式打卡当地特色点位,制作“红衙儿手绘地图”,帮助孩子们理解脚下地理人文。同时,衙前镇还组建了一支“虎哥华姐”志愿团,深度参与本地流动儿童放学护航、救助保护、精神关爱等领域,形成政、企、社共同关爱的“护童”合力。
“会玩会野” 心晴起跑
参与职业体验、制作儿童心理剧、开展假期研学……“会玩会野”心晴娃娃项目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入多类心理资源,助力儿童玩中乐学,玩中解压,培育积极向上的心态。在项目试点镇街益农镇,专业的第三方以心理剧、心理课互动等形式为辖区儿童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同时通过深挖共富工坊、共智富电商园等地的特色资源,开展银行家、酱菜师、超市售货员等多种职业体验活动,激发儿童对未来的憧憬与规划。
“慧能汇安” 内外兼修
作为“慧能汇安”平安护童项目的试点之一,北干街道组建起一支“E邻妈妈”志愿托管队伍,组织邻近社区有特长、有闲暇的志愿者,在儿童之家、党群服务中心等场地,开设辅导作业、拓展活动、传承非遗课程,托起辖区儿童放学后的3小时“美好时光”。项目启动以来,“E邻妈妈”陆续推出了鸿鹄计划、弈棋少年、晨鹰提升、非遗剪纸、益智乐高等多项特色课程,服务儿童750人次。
而在另外一个试点单位——盈丰街道,农贸市场内开设了儿童“食安”课堂,组建“食品安全小小监督员”队伍,以专业培训+实践体验的形式,点亮儿童生活“食安警灯”。内部赋能提高平安自护能力,外织安网汇聚平安护童队伍,“内外兼修”的“慧能汇安”平安护童项目,把平安融于平常,全力提升儿童安全感。
下一步,我区将进一步发挥地区优势,结合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推动流动、留守和困境儿童服务升级提质,持续提升“萧伢儿·童萌HUI”儿童关爱品牌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