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7日 星期五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底子

朱凤标料天津教案

  ■傅浩军

  1870年5月,天津法国天主教仁慈堂所收养的中国幼孩接连死亡,达数十人,草率埋于荒野,结果狗刨鹰啄,肠肚外露,惨不忍睹。其间,当地又连续发生迷拐幼孩事件,知府张光藻、知县刘杰捕拿拐犯,拐犯供称系受教堂指使。一时民情激愤,舆论大哗。

  刘杰押着拐犯到教堂查验,结果拐犯未能指认。其时,教堂门前陆续聚集民众,控诉示威,并与教徒发生了冲突。

  法国领事丰大业急报北洋通商衙门,要求北洋通商大臣崇厚弹压,然而崇厚派出的人弹压不住,丰大业带人赶到衙门质问,甚至向崇厚开了枪。其后,他冲上街头,路遇刘杰,又举枪射击,打死其随从。

  民众见状,鸣锣聚众,提督陈国瑞路过其地,亦卷入其中。民众一哄而上,当场打死丰大业,又焚毁法国教堂、仁慈堂,杀死法国、英国、俄国、比利时、意大利传教士及修女等21人。

  教案发生后,各国公使向清廷提出强烈抗议,要求严惩凶犯、修复教堂、赔偿抚恤金,将陈国瑞、张光藻、刘杰正法,并调集军舰至大沽口,扬言发动战争。

  清朝急派直隶总督曾国藩赴津,详审严办。

  其时,朱凤标历官工部、刑部、户部、兵部、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体仁阁大学士,时称“萧山相国”。奕譞,大清道光皇帝第七子、咸丰皇帝异母弟,任职都统、御前大臣、领侍卫内大臣等,时封亲王衔。朱凤标是奕譞的老师,曾教他读书十余年,两人感情深厚,时常往来。

  师生两人听闻天津事件,扼腕叹息。一致认为洋人欺人太甚,大清不能一而再再而三地软弱被欺,应当顺应民心,据理力争,调集兵勇,不惜一战,等等。

  曾国藩带病赶赴天津,经过充分调查,向朝廷上奏了教案情由及处理办法,提出洋人无有迷拐之事,请降明旨昭雪,滋事之犯当以命相抵,拟处死二十人,天津知府、知县则交刑部治罪。等等。

  军机处议处了曾国藩奏折后,分歧很大。慈禧决定召开御前会议。参加者有十九人,包括惇亲王奕誴、孚郡王奕譓,大学士官文、瑞常、朱凤标、倭仁,军机大臣恭亲王奕訢、宝鋆、沈桂芬、李鸿藻,御前大臣醇亲王奕譞、景寿、伯彦纳谟祜,总理衙门大臣董恂、毛昶熙,弘德殿帝师徐桐、翁同龢、桂清、广寿。

  奕誴首先发言,主张“此事须极慎重”,等于没说一般。奕譞则不同,开口很是激动:“民心宜顺,要珍惜民意,天津府、县无罪,陈国瑞更忠勇可用,给法国公使的照会,居然称天津举事者乃大清仇人,极不妥当。”宝鋆、董恂是办理洋务的,两人被奕譞指责,即与他申辩起来,言语相撞,争论激烈。

  慈禧见状赶紧说道:“道光、咸丰两朝,咱们吃了大亏,洋人乃我世仇,如果能想出个法子,一举灭了他们,我二人虽死也甘心,可是皇帝现在还小,一切尚须从长计议。”

  朱凤标自然也听出慈禧之意,但依然坚持说道:“张光藻、刘杰官声甚好,况且无有过错,如何加罪?断不可自丧国家忠臣之气,遂仇敌之愿,今日杀朝廷官员以谢洋人,明日何以立国?其洋人诡谲成性,得步进步,若事事遂其所求,将来何所底止?”

  洋人得寸进尺,只怕没有完了。说话的几位位高权重,众人一时间没人接话。

  翁同稣则说道:“此事天下瞩目,还得慎重,再问问曾国藩,不必仓促之间定议。”

  奕訢乘机说道:“近些年来,平洪杨、平捻军,国力已空,西北尚在乱中,如何还禁得起折腾,若战端又开,我军有无胜算,如果能战,我等何必在此争论不休,不依曾国藩的意见,此事不能善了,难道再让皇帝巡幸木兰,让十年前的一幕重演吗?”

  此话甚重,朱风标见风向已定,不可挽回,即借机说道:“为今之计,急需调兵进京,沿江沿海督抚也须设立兵防,预为防范。”

  京畿安全,自是首要,慈禧首肯,众人亦以为然。

  最后,两宫皇太后令军机处拟旨,给予曾国藩指示大计,令其全局统筹,中外相安,又急调湖广总督李鸿章入卫京畿,饬令沿海各省督抚严密戒备。

  会议开了一个多小时,各方争执良久,最终的处理结果,天津知府张光藻、知县刘杰革职充军,提督陈国瑞与津案无干,无容核办,滋事人犯杀十六人,缓刑四人,流放二十五人,重修教堂、仁慈堂,赔偿抚恤金四十六万两。

  天津教案虽然平息,然而,如朱凤标所料,各地教案此起彼伏。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天下
   第04版:广告
   第05版:湘湖周末
   第06版:梦笔桥
   第07版:湘里坊
   第08版:财经
   第A01版:渔浦义桥
   第A02版:专题
   第A03版:综合
   第A04版:专题
朱凤标料天津教案
铁面总监林更新
“业余”的乐趣
行囊中的新伙伴
野鸭惹的祸
冬至寒夜瘦,飞雀立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