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4日 星期五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孙宜凤:家书寄忠魂 热血洒南疆

  ■记者 孔亮燕

  1979年2月17日拂晓,中越边境的薄雾还未散尽,22岁的孙宜凤和战友们正奉命转移阵地。突然,左前方山头的机枪喷出火舌,子弹击中了他的头部。这位来自萧山区南阳街道红山村的年轻战士,倒在了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前线,生命永远定格在了参军后的第四个春天。

  46年后的清明节前夕,我们走进孙宜凤烈士的弟弟孙宜先的家中。年过六旬的孙宜先从褪色的文件袋里取出一封泛黄的家书,信封上的字迹依稀可见。“这是小哥在上前线的途中寄回的最后一封家书,信里只说部队生活一切都好。” 

  初中毕业的孙宜凤写得一手好字,信纸上的钢笔字工整清秀:“敬爱的妈妈,您好!我到达新部队以后,各方面都很顺利,同志之间很友好,生活和其他方面也都很好,请妈妈和其他亲人放心好了。” 字里行间透着那个时代的年轻人特有的质朴。“其实小哥心里肯定知道,打仗就一定会有流血牺牲。写信来就是为了宽慰母亲和家人。”然而,这封信却成了他与家人最后的告别。

  在孙宜先的脑海中,小哥的模样永远定格在了1976年的3月。他至今清晰地记得,哥哥应征入伍的那一天,自己满心的不舍,母亲甚至偷偷抹起了眼泪。“小哥当兵前,我们的父亲已经去世了,再加上兄弟姐妹众多,家里一直比较困难,小哥从小就是一个懂事肯吃苦的人。”

  在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后,这个农村小伙的勤勉很快显现。凭借出色的表现,孙宜凤很快得到了连队的认可,入伍当年便受到连嘉奖一次,并于11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79年初,中越边境局势紧张,对越自卫反击战一触即发。此时离孙宜凤退役不到1个月,他原本可以脱下军装,退伍回家。但面对祖国的号召,孙宜凤积极要求参战。他向部队党支部递交了一份入党申请书和立功计划。在申请书中,他这样写道:“做到一切行动听指挥,党叫干啥就干啥,党叫打到哪里,我就冲到哪里。不管上刀山下火海,我都心甘情愿。”2月13日,孙宜凤所在的连队接到命令搜索残敌,他和副班长担任前方搜索组,不顾个人安全,胜利完成任务。然而,命运却在2月17日清晨发生了转折。就在部队准备转移时,突遭敌军的机枪扫射,孙宜凤不幸中弹壮烈牺牲。在这场捍卫祖国尊严的战役中,他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践行了入党申请书上写下的誓言。

  消息传回家中,一家人悲痛欲绝。但孙宜凤为国捐躯的伟大壮举也使他们感到无上的荣光。“小哥牺牲后,家里人时时想念着他,他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一直都在。”说起这位年幼时和自己最为亲近的哥哥,孙宜先不禁眼闪泪光。

  在孙宜先的心里,长眠于广西龙州烈士陵园的孙宜凤始终是他最记挂的亲人。多年后,他曾带着家人,赶往1800多公里外的广西龙州县,以特殊的方式与哥哥再聚首。“小哥一直活在我们的心里。”孙宜先这样说道。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天下
   第04版:财经周刊
   第05版:湘湖周末
   第06版:梦笔桥
   第07版:湘里坊
   第08版:小记者
国内首个立交式隧道跃层卡丁车项目“登陆”萧山
我区召开大运河国家步道项目 (浙东运河萧山段)方案研讨会
区科协十三届五次全委会议召开
拥抱AI 萧山举行人工智能教育创新大会
宠物可“免费领养”?区消保委提醒:注意甄别谨防“踩坑”
萧山公安开展缅怀祭扫公安英烈活动
清风兰韵
我区召开社保基金安全警示教育会议
孙宜凤:家书寄忠魂 热血洒南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