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鸣谦
他们让中药融入年轻人的生活,重新定义着中医药的现代打开方式。我们可以一边品尝酸梅汤,一边参与中草药发饰DIY,用当归黄芪等药材制作首饰。我们可以在逛吃中了解“冬病夏治”的奥秘,握住“让本草融入生活”的钥匙。
炎热的盛夏蝉鸣不断,桌上那本《云边的中药铺》翻开着,书页间的一句句话跳入眼帘。这已经是我第三遍阅读这本书了。我仿佛跟随书中的主人公,踏上了鹰不泊的乡间小道,走进了充满药香味的中药铺,来到了吹胡须、掼茶缸、一心想让半夏继承中医药文化的爷爷身边……
“中医一定要延续下去,你们看,千百年来,沧海桑田,世事变迁,各种草药依旧在春天开花,秋天结籽,人也是一样,一辈辈往下延续。”暑假,半夏来到爷爷奶奶家——鹰不泊。身为当地有名的老中医,爷爷想乘机教半夏学中医,希望他把中医药文化传承下去。可半夏觉得中医枯燥又无味,所以背《汤头歌》时和小伙伴们一起想歪主意作弊、偷懒,让爷爷很生气。有一次,半夏乱用药闯了祸,还让小伙伴牵牛子中毒拉肚子,这愈发引起了爷爷的怒火。但经过“与爷爷的深入交谈”“亲眼见证爷爷用中药调理旺爷爷”“爷爷以中药材为半夏等孩子们命名”等一系列事情,半夏终于感受到了中医药的魅力,理解了爷爷的良苦用心,更明白了中医药文化传承的责任和使命,下决心努力学习中医知识,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医。
读着爷爷的那间中药铺,不禁让我想到杭州方回春堂。这家有着300年历史的老字号药铺,至今延续着国家级非遗膏方制作技艺。在膏方制作过程中,他们坚持以传统铜锅、传统的搅棒制作膏方,同时每一个步骤都严格按照传统的工艺,确保每一料膏方的品质。
脑海中,制膏师傅们在火炉旁费时费力辛苦熬制膏药的情景,不正是对传统文化和技艺最赤诚的坚守,无论是爷爷教半夏,还是方回春堂里的师徒传承制度,都一样。领悟到了这些,我也就懂得了半夏背《汤头歌》作弊、乱用药闯祸时爷爷为什么会如此生气。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无数的文化瑰宝,都是在这样的代代相传中得以传承和发展的。小时候,看着外婆用绳子织地毯、编网袋、做挂件手链,一开始我也像半夏一样毫无兴趣。可外婆却乐此不疲。她常常组织身边的编绳爱好者聚会交流。在外婆的徒弟中,还有几个金发碧眼的外国人呢!外婆说,编织技艺是中国传统的手工艺,被列入多个省级和国家级非遗名录,中国人从远古的结绳记事开始,就与编织结下了不解之缘。看到外婆教外国徒弟学编中国结时,我也忍不住拿起绳子学了起来……作为中国人,会编织真的是一件很自豪的事情。
不论是中医药还是编织,都是优秀传统文化和技艺的一种。那为什么像我和半夏一样的下一代,起初却都提不起兴趣呢?在继承的基础上,怎样才能保护和传播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技艺呢?
走进方回春堂中药房,那一组组古老的药柜似乎没什么改变,但数字化的技术已经让这里发生了悄悄改变。自助统计系统让配药的每一个步骤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自动生成的病人病情统计画像让药店能够更加精准地为不同年龄段的病人提供相对应的服务。
有句古话叫“医不叩门”,但现在,为了更好地推广中医药文化,方回春堂也不断通过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的公益推广体验活动,让更多人认识中医药,让中医更加普及,从而造福百姓。
岁月在更新,时代在进步,传承离不开创新,离不开更多年轻人的加入和努力。听说,方回春堂每年下半年收徒,如今的这些小徒弟都是00后为主了,期待他们能不断拥抱年轻人的需求。
当许多老字号还只把目光放在坚守传统的时候,一些老字号已经以爆款制造机的姿态频频出圈,打开那扇让世界读懂东方智慧的文化之门。就像方回春堂里的膏方奶茶、中药文创……他们让中药融入年轻人的生活,重新定义着中医药的现代打开方式。我们可以一边品尝酸梅汤,一边参与中草药发饰DIY,用当归黄芪等药材制作首饰。我们可以在逛吃中了解“冬病夏治”的奥秘,握住“让本草融入生活”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