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26日 星期五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科学认识阿尔茨海默病 早防早治守护认知

  9月是国际阿尔茨海默病月,今年的主题是“早防早治,守护认知”。在老年群体中,阿尔茨海默病常被误当作“老糊涂”而忽视,导致许多患者错过早期干预时机。今天,带大家一起走近阿尔茨海默病,多方位了解这一疾病。

  别混淆!阿尔茨海默病不是“老糊涂”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起病隐匿、逐步进展的大脑退化性疾病,是导致老年期痴呆最常见的病因。它并非正常衰老的一部分,而是一种病理性的脑部疾病。

  阿尔茨海默病的核心病理特征是大脑中β—淀粉样蛋白(Aβ)异常沉积形成“老年斑”和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导致的“神经原纤维缠结”,进而引发神经元损伤、突触丢失和脑组织萎缩,尤其是与记忆和认知功能密切相关的大脑海马区和内嗅皮层。

  随着病情进展,患者会出现记忆力减退、思维能力下降、行为和人格改变,最终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会功能。因此,患者常就诊于神经科、精神科和老年科。

  需要特别区分的是,阿尔茨海默病与正常老化的“老糊涂”有本质差异:正常老化不会对社会功能和独立生活能力产生显著影响,而阿尔茨海默病会导致患者功能进行性衰退,直至完全无法自理。

  确诊不盲目:需靠专业检查判断

  当注意到家中老人出现了记忆、日常生活能力、周围人不能理解的性格和行为变化时,应主动带老人到专业机构记忆门诊进行认知功能评估和检查,及时得到科学诊断和治疗建议。

  记忆门诊的医生通常会听家属详细叙述病情,同时也会与患者进行细致交流,之后会安排专业人员帮助患者进行神经认知、精神行为以及生活能力等方面的评估,为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患者还需要做一些辅助检查。例如,磁共振检查可明确是否有脑萎缩,以及脑萎缩的部位、特点等。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最典型的表现是海马萎缩。近年来,生物标记物检测,如淀粉样蛋白负荷PET检查,也越来越多地用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精准诊断。

  预防有方法:五招守护脑健康

  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是遗传、环境和生活方式共同作用的结果。虽然目前尚无绝对的预防阿尔茨海默病的方法,但大量研究证实,积极减少可控风险因素,可显著降低认知衰退风险,预防痴呆。建议从生命早期开始关注脑健康,构建“医防融合”的全程管理体系,尤其是以下5个方面:

  一是坚持科学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并结合力量训练。

  二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避免吸二手烟。多摄入蔬菜、水果、全谷物、坚果、鱼类和橄榄油,限制红肉、糖和加工食品。

  三是加强认知训练:持续学习新技能(如乐器、语言等)、阅读、下棋、玩益智游戏,参加认知激活活动,保持大脑活跃。

  四是积极参与社交:主动拓展新的社交圈,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志愿服务,维持良好人际关系,避免孤独,保持心情愉快。

  五是主动管理健康:控制血压、血糖、血脂,保护听力。

  治疗不心急:“三管齐下” 很关键

  目前还没有一种药物能够根治阿尔茨海默病。奢望“一针灵”“一剂灵”“灵丹妙药”,或者对治疗缺乏信心,认为“反正治不好,干脆不治了”,这些观念都不科学。

  国内外的阿尔茨海默病诊疗指南均推荐“三管齐下”的治疗方案:第一,坚持合理的药物治疗,以延缓认知衰退,减轻精神行为症状;第二,进行科学的心理社会干预,增加社会活动,减少行为问题;第三,为照护者提供辅导和支持,提高家庭照护质量。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天下
   第04版:财经
   第05版:湘湖周末
   第06版:梦笔桥
   第07版:湘里坊
   第08版:小记者
又一批食品安全新国标亮相
均予以取缔!民政部公布 8起非法社会组织典型案例
首个国家长护服务项目目录发布
针对21种重点劳动防护用品 三部门联合开展专项整治
多彩活动 迎“双节”
科学认识阿尔茨海默病 早防早治守护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