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撰稿/通讯员 曹纯宁
萧山,这片奔涌着钱塘活力的土地,始终澎湃着敢为人先的创新基因与务实进取的创业激情。加快科创企业培育,不仅是区域所向,更是未来所系。
如何推动新兴产业拔节生长?如何赋能科创企业攀高向新?萧山农商银行用行动给出了答案——从“客户、渠道、产品”三个维度出发,推进精准对接、推出多元产品、创新“金融+”服务,积极探索更适合本土企业的金融服务模式,为推动地方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更多金融动能。截至今年8月末,该行发放科技贷款近200亿元。
精准对接客户 从“模糊判断”到“智慧画像”
客户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主体。该行依托党建联建、战略合作,推动信息共享,精准获取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优质名单。
大多数科创企业的金融需求具有多层次、跨周期的典型特征,并非“一笔贷款”那么简单。如何精准洞察企业痛点,提供高效解决方案?该行的答案是采用“智慧平台+专业团队”的双轮驱动模式。
该行依托“智慧平台”,整合省级金综平台45项外部数据(包括纳税、社保、专利等)和20余项内部数据,形成企业360°画像。同时针对小微客群不同经营特点,实现主题建模,生成预授信额度,实现风险与需求的超前识别,构建起“数据支撑—精准获客—分类服务—走访管理—成效监测”五步走的数字+闭环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专项走访和融资对接质效。借助该平台,该行客户经理不仅能实时记录企业走访过程中采集的数据,还能对管辖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实现长期跟踪记录,根据企业发展需求,动态增加融资支持,并延伸服务至其上下游中小微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链式融资,实现“陪伴式”服务。该行还在科技企业集聚的支行设置专营客户经理团队,由客户经理担任企业“管家”,及时了解企业需求,定期上门服务。目前科创团队已覆盖15家支行。
拓宽服务渠道 从“专营支行”到“融合生态”
渠道是连接金融活水与实体经济的桥梁,该行通过专设1家科技支行+培育N个科创团队的模式构建多层次、系统化的科技产业服务生态,拓宽服务渠道,提升服务效率。
该行持续打造“政—银—企—投—研”科创金融生态圈,与区科技局、区发改局、区市监局等政府部门,以及创投机构、园区和研究院所建立常态化对接机制,下辖的科技支行与70余家创投机构及20余家园区、孵化器、研究院建立联系,联合举办投融资路演、行业研讨等活动,持续推进“投贷联动”与“科技成果转化”等业务,精准响应科技趋势与产业需求。
今年4月,区科技局、区投促局联合该行举办萧山区新一轮“5213”创新创业项目评审会,为政银合作优化“评审+孵化+加速”全链条服务机制奠定了基础;5月,该行作为区域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积极倡导者,受邀参展并参与2025年浙江省“全国科技活动周”开幕式暨科技成果转化对接大会系列活动,展示金融赋能科技创新的实践成果;7月,该行在萧山区第二轮创新创业团队“5213”项目评审会现场驻点,为创业人员提供工作引导,并详细讲解该行科技金融产品……这一系列主动靠前的服务举措以及“选小选早”的服务定位,进一步拉近了银企距离,为后续合作奠定了坚实的信任基础。
创新特色产品 从“单一信贷”到“综合服务”
产品是服务能力的直接体现,该行通过深化资源共享,创新产品矩阵,形成差异化、阶梯式的科技金融解决方案。该行与区科技局合作开发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的“安心贷”、便于识别客户的“创新积分贷”,与区市监局合作开发知识产权相关的“知易贷”,联合外部投资机构推出“选择权”贷款,精准对接政策导向,将金融活水注入关键创新环节。此外,还先后推出适用省科小、国高、专精特新等标签类企业的“科技贷”,聚焦高层次人才以及“5213计划”企业的“人才贷”,依据创业团队学历、经验及资质叠加授信的“科易贷”和以投定贷的“投贷通”。
某军民融合领域的专精特新企业就是该行的服务对象之一。该行客户经理对照名单上门走访对接时了解到企业存在融资需求。科创企业的“烦恼”,就是该行升级服务的“考题”。通过深入分析收集到的信息和“智慧平台”生成的企业画像,该行发现企业主要面临“股权收购需资金储备”与“短期闲置资金收益低”的双重痛点。对此,该行根据其经营特点,迅速定制了方案:一方面,配置10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满足企业未来可能面临的资金需求;另一方面,灵活组合“T+1”理财等财富产品,为其规划闲置资金,助力提升资金收益。同时,还针对企业股权收购与重组提供了专业的金融建议。这套方案精准覆盖了企业在融资、财管和战略方面的多元需求,也获得了企业的认可。
近年来,该行加快从“以贷款为主”的单一融资模式向“贷款+票证”等综合融资模式转变,灵活组合产品,形成综合服务方案,满足科创型企业在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不同阶段的融资需求,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除了做好公司金融服务,该行还深化配套零售业务,为企业核心人才提供专属理财、消费信贷、金融咨询等,助力企业吸引和留住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