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26日 星期五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组《饲鹤图》 尽显萧人之风骨

  西湖孤山放鹤亭

  林则徐旧藏的《饲鹤图》

  汤金钊在《饲鹤图》上的题咏

  2012年10月,在北京嘉德拍卖会上,一组《饲鹤图》亮相,以390万元落槌,引起广泛关注。

  这组图是林则徐家传的。林则徐(1785-1850),福建福州人,清代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历官翰林院编修、浙江杭嘉湖道、江苏按察使、东河总督、江苏巡抚、湖广总督、陕甘总督、陕西巡抚、云贵总督、太子太傅,以钦差大臣赴广东禁烟,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的民族英雄。

  其后,诸多专家对此图开展研究,有很多重大发现,这里我们要说的是在《饲鹤图》题咏中体现出来的萧人风骨。

  ■文/ 傅浩军 朝同列

  “风骨自超异”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鹤象征着圣洁、高贵,它规行矩步,形态俊美,翩翩然有君子之风,古人常将其比作贤能之士,无数文人雅士亦以鹤自喻。

  林则徐也喜欢鹤,他的爱好源自其父林宾日。林宾日(1749—1827),字孟养,号旸谷,他自幼熟读诗书,满腹经纶,一心渴望通过科举踏上仕途,施展自己的才华与抱负。

  朱筠曾对林宾日欣赏有加。朱筠(1729—1781),字竹君,号笥河,浙江萧山人,人称笥河先生,清代学者、藏书家、文献学家。他最为人称道的是上书编纂《永乐大典》辑佚本,这项提议直接促成了《四库全书》的编纂。

  朱筠两次任官福建,乾隆三十五年(1770)典试福建、乾隆四十四年(1779)出任福建学政,他整顿考风,倡导实学,受到福建学子的欢迎,许多人闻其名而从游。在福州试院之西偏处,他建了一座小山,名叫“笥仙山”,诸生闻之争来,每人送上一块石头,刻上名字,凡九府、两州、五十八县,以及海外来的人,总共三百多个人在石头上刻了名字,又在山上建亭,命名为“三百三十有三士亭”。

  朱筠爱才惜才,提携后进,其间,他也发现了林宾日,甚为欣赏,林宾日之文每每被选中。可惜,林宾日科举不顺,屡试不第,他遂以教书课徒为业,而把金榜题名的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

  朱筠品行对当地士人影响颇大,林则徐对他亦甚为钦佩,1824年,林则徐写《题朱笥河先生筠<谷梨精舍诗翰>》一诗:“许燕文望领槐厅,两度闽山驻使星。游到玉华曾作记,聚来石笋自成亭。但逢佳士心先醉,况对名山眼倍青。我感於陵门下遇,瓣香同礼祖师庭。抟沙聚散那堪论,玉尺持归竟九原。不独骑箕悲老宿,更惊飞舄隔乡园。点苍山外空行迹,太白楼前泣酒魂。回首昔年高会地,梨花寒食月黄昏。”林则徐盛赞朱筠文名卓著,声望斐然,两度福建任官,勤政有声。

  林宾日素来爱鹤,饷鹤养性,主讲将乐正学书院时,还绘制了《饲鹤图》一幅,画面着色淡雅,构图简洁,林间松下,一个老翁盘踞端庄,一鹤展翅盘旋于头顶之上,一鹤低头漫步于草芥之间,前方是一片开阔空间,一幅雅淡、清远、闲逸、奋发的意境。

  林则徐耳闻目染,认识鹤之高洁脱俗,也爱鹤有加,对父亲的《饲鹤图》也是喜爱有加。

  林则徐任官杭州时,派人回乡接父母到杭州同住,父亲不愿远行,仅母亲来到杭州。其间,林母住了一年,“珍食必却,美衣弗御”,甚为简朴。

  北宋林逋隐居杭州孤山,不仕不娶,淡泊自守,他植梅养鹤,“梅妻鹤子”,传为千古佳话,其清高自好、恬淡自在的生活态度,成为中国名士风范和隐逸人格的典范。

  林则徐非常推崇这位先祖飘逸孤高之风范,对梅与鹤也都有深厚的感情。他经常游览孤山,修林逋墓,修放鹤亭,补种梅花,林则徐常将自己与林逋相比拟,其友人也常以鹤来比喻他。林则徐各地任官,多次恳请父亲同住,父亲均未往。林则徐出任江宁布政使后,又派人接父亲,这次他同意了,启程前往江宁。然而,在途经衢州时,父亲不幸病逝。林则徐闻讯,即南归奔丧,返回福州。

  “不与凡禽伍”

  林则徐在籍守制,住在西湖不远处。

  杭州有一个西湖,福州亦有一湖名西湖。西湖是一项重要的水利设施,也是当地一处名胜古迹,当年林则徐也常到西湖边读书,浏览风光。然而,随着沿湖土豪奸民不断侵吞,水路多成平陆,湖身小若沟渠,旱则灌溉无资,涝则无地宣泄。于是,林则徐主持疏浚工程,招募民工,清复湖址,要求沿湖居民将所占之地缴出,又将湖旁土岸围砌石岸,杜绝人为侵蚀霸占。然而,林则徐呕心沥血,一心疏浚,却遇到了阻力,因为疏浚损害了沿湖土豪奸民的利益,于是他们肆意制造舆论,贿赂有关官员,诋毁浚湖工程。

  闽浙总督孙尔准上奏朝廷,请派大臣审查。不久,清廷派了礼部尚书汤金钊、刑部侍郎钟昌到福建查办。

  汤金钊,浙江萧山人,历官翰林院编修、顺天乡试同考官、入直上书房、湖南学政,其后又任国子监祭酒、礼部、户部、吏部、工部侍郎、左都御史、礼部、吏部、工部、户部尚书、陕西巡抚、协办大学士、太子太保。

  汤金钊很快调查清楚了,西湖疏浚确系益于农田、造福百姓,然疏浚工程触及一些地方豪绅、基层官员的利益,故而林则徐遭到诋毁攻击,实而,林则徐胸怀坦荡,出于公心,并无以公谋私。由此,汤金钊为林则徐还了清白。

  父亲去世后,林则徐思念不已,他对《饲鹤图》珍爱有加、视若珍宝,又亲自描绘父亲容貌,分别延请汤贻汾、吴荣光补画景物,创作出两幅各具风貌的《饲鹤图》。

  阮元曾任浙江学政、巡抚多年。他跟萧山也有渊源。其间,他创建书院“诂经精舍”、重修《浙江通志》等,对杭州文化多有贡献。他又非常重视水利建设,疏浚西湖、修筑海塘。有一次,浙东大地遭受山洪袭击,萧山、钱塘、余杭、山阴等多地田园尽毁,阮元亲自带头捐银,发动官员赈灾。又一年,萧山西江塘洪水暴发,威胁农田和百姓安全,他又亲赴灾区,修葺大堤。

  朱珪是阮元乡试中举的主考官。有一年,朱珪主持江南乡试。晚上,他在看到一份考卷后,大为称赏,激动之下,披衣出门,去敲阮元的门,请其秉烛批点,说道:“其佳处在某处,老夫眼方倦,不能执笔,君可代为之。”朱珪发现好文章,连夜请阮元批改。又一年,朱珪为会试正考官,都察院左都御史刘权之、户部侍郎阮元、内阁学士文宁为副考官,朱珪又特指定阮元阅卷,其中,汤金钊中式第二十五名。

  林则徐将《饲鹤图》带在身边,时而观之,为表孝悌之心,又请人题咏。

  题咏源于中国画中的品题,即以题写的方式,对画图进行品评,题写内容或短或长,或文或诗,或叙事或抒情。

  清代题跋臻于极盛,文人学者无不为之。林则徐也常为他人题咏,他也请人为《饲鹤图》题咏,诸多官员、学者、门生、同年进行了题咏,如汤金钊、孙尔准、张维屏、阮元、邓廷桢、翁心存、黄爵滋、穆彰阿、魏源,等等。

  诸家题咏中,内容颇为丰富,有的以鹤的品质赞誉林氏父子的操守,有的颂扬林则徐爱民忧民的情怀,有的则为他鸦片战争中遭受遣戍不平。

  有趣的是时任军机大臣、文华殿大学士的穆彰阿在《饲鹤图》上也有题跋,一首五言律诗,却是称赞林则徐,写道:“不与凡禽伍,超然谢玉樊。赏心多雅趣,结契总无言。处士家风在,先民手泽存。顾推休养意,用以慰黎元。”写得很不错,风雅高洁。

  邓廷桢也是一位禁烟英雄,他与林则徐齐名,两人同心协力,禁烟御敌,可谓生死之交。邓廷桢在《饲鹤图》上题写道:深邬静娟娟,长松落影圆。盘桓命蓍草,爱玩必胎仙。萝径或孤往,梅根相与妍。千秋问同调,止在六桥边。今子中朝杰,清声和在阴。岂甘分鹤料,转为待鹗音。寂寞鸣皋响,轮囷击楫心,相期赋招隐,并鼓葛衣琴。

  然而,广东禁烟引发英军侵入,道光将林则徐、邓廷桢革职严加议处。

  “君身有仙骨”

  一些官员极力为林则徐辩白,甚至向道光皇帝尸谏。

  林则徐被罢了官,然而局势依然严峻。一天,道光皇帝在便殿,谈及广东事宜,问汤金钊谁可主持大局。汤金钊明知道光皇帝对林则徐不满,还是挺身而出,认为只有林则徐最合适。道光大为不悦。由此,汤金钊失去了道光的信任,随后被连降四级。

  汤金钊在《饲鹤图》上题写道:君身有仙骨,爱此出尘姿。育物仁为性,鸣皋道在诗,清高真自写,潇洒服偏宜,修竹长松畔,忘机饮啄时,有子鸣能和,伊人兴最高,声闻谁比远,长养一何劳,海内思仪羽,云间振雪毛,披图对遗迹,寥廓已翔翱。

  此题咏中,“君身有仙骨”一句可称绝妙。林则徐写过一首诗,写到竹子,“东南之美会稽竹,左右檀栾看不足。”“自是君身有仙骨,移此千竿万竿绿。”而汤金钊却以此称林则徐,给予极致赞誉。

  “君身有仙骨”,赞誉其超凡脱俗的气节与品格。林则徐是著名的清官,一生清廉自守,不畏权贵,具有超越常人的清廉正直的气节、坚韧不拔的风骨。在鸦片泛滥、朝野上下贪腐盛行时,许多人装聋作哑甚至包庇纵容,他挺身而出,力主禁烟,展现出超越世俗利益、以国家民族大义为重的凛然正气。这种“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格,仿佛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般纯粹。汤金钊借用“仙骨”这一超凡、圣洁、不朽的文化符号,形容林则徐伟大人格、不朽功勋和崇高精神境界。

  在诸正直大臣的推荐下,道光皇帝终于有所松口,又赏林则徐四品卿衔,令他到浙江参与军务。于是,林则徐离开广州,前往浙江。他一路前行,坐船到富阳,到萧山,过义桥坝,过白露塘,经所前、渔临关、钱清、柯桥、绍兴、宁波,抵达镇海。

  两江总督裕谦与林则徐长谈,谈论定海防务以及守将情况,提及葛云飞等不分昼夜,加强防御。林则徐听后频频点头,十分赞许三总兵之忠勇,决心搞好浙东防务,痛击英军。然而,林则徐没有等到那一刻,没过几天,道光的圣旨又来了,革除其四品卿衔,从重发往伊犁效力赎罪。

  林则徐随即离开镇海。

  1841年9月,英军进攻定海,葛云飞等三总兵率兵血战,相继战死,定海再次失守,镇海亦随之失陷,裕谦自杀,浙东战场全线崩溃。

  张维屏,广东广州人,曾任知县、知府等官,后辞官隐退,他目睹英军野蛮行径,写下《三元里》《三将军歌》等。《三将军歌》记叙了鸦片战争中英勇杀敌、为国捐躯的三位将领,即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定海镇总兵葛云飞、江南提督陈化成,歌颂他们视死如归、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

  张维屏在《饲鹤图》上题写道:一鹤矫翼穿松枝,一鹤俯啄巡阶墀。先生坐对神为怡,性来妙笔自绘之。方伯至孝勤护持,图中色笑如生时。图名饲鹤化理基,琴心三叠渊乎微。与以稻粱可疗饥,岂必远觅芝田芝。纵之翔舞惟所宜,岂必乘轩同紫维。人物贵贱类则歧,俾若其性均熙熙。方伯孺慕念在兹,凤鸣一出为羽仪。手活黎庶苏疮痍,转彼嗷鸿为粥鸡。被其泽者饮厥施,谓是恬养兼猷为,岂知君子有谷诒,即小寓大理可推。鸠鸠扈扈恩勤斯,扩而充之天下肥。不然胎仙羽差池,幽赏仅类孤山陲。披图鹄立生遐思,在阴更玩鸣鹤辞。

  林则徐离开镇海,一路经宁波、余姚、上虞、山阴、萧山,抵达杭州,略作停留后,又前往苏州、镇江。林则徐到达镇江时,魏源赶来送别。林则徐刚刚来自前线,魏源曾任裕谦幕僚,一提战事,两人感伤备至。

  魏源在《饲鹤图》上也有题写,诗中将林则徐比为元鹤,以鸟群比喻百姓,“吐雾含烟赤县迷”暗指鸦片泛滥弥漫,“电扫烟霾见碧落”推崇销烟之举成效,“澄清末几风云变”,慨叹禁烟末几风云又起,“元鹤翔天衢”,期盼林则徐再飞冲天,救民于水火。

  历时二十多年,《饲鹤图》先后题跋67篇。

  林则徐公忠为国的政治素养,或许正是其父饲鹤养性的影响。

  “君身有仙骨”是汤金钊对林则徐的评价,其实又何尝不是对自己这样一批萧人的评价!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天下
   第04版:财经
   第05版:湘湖周末
   第06版:梦笔桥
   第07版:湘里坊
   第08版:小记者
一组《饲鹤图》 尽显萧人之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