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刘殿君
70后或许只记得小学开学迎新就是打扫卫生,而如今的娃娃们开学,内容丰富太多了。特别是一些具备了传统文化因子的迎新方式,让新生有别样的收获。
9月1日,武义县新宅镇中心小学把婺剧、竹竿舞搬进课堂,以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迎接新生。孩子们画了精致的戏曲妆容,跟着老师来了一场有模有样的表演。
而四川文化艺术学院把“真人秀大熊猫”萌萌请出来,在新生开学典礼上跟孩子们打招呼,还送上暖暖的拥抱。同时,每个新生还收到了一只柔软的大熊猫公仔,孩子们纷纷在各自社交媒体上晒出“靓照”,让外地新生羡慕不已。学校还布置了相关保护大熊猫图展,传播动物、生态、与人类和谐共生知识,这种“迎新”可谓一举多得。
湖南农业大学的开学迎新礼,更是让爱吃辣的省内外新生心动不已。学校特意准备了2000份本校自主研发的最新辣条,制成精美的大礼包送给学生。这也相当于给即将学习这个专业的新生上的“第一课”。
迎新不仅能给新生留下对学校的第一印象,还能随机嵌入学校的文化观念,特别是与传统文化因子的链接。在萧山,很多学校也开始重视迎新的文化意蕴。
在楼塔,最有名的莫过于宫廷音乐细十番,这属于楼塔传统文化中的“当家花旦”,已传承了600多年。当地小学的开学“迎新”会,校学生乐队就不停地演奏细十番乐曲,隆重又热烈,给新入学的孩子们上了一堂传统音乐启蒙课。
蜀山的历史名人大IP是贺知章,萧山人对“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首诗太熟悉了,不少小学生没上学就会了。蜀山街道的一个幼儿园别出心裁,设计了一个入园考,就是让刚入学的小朋友背诵《回乡偶书》。如果背得出来,老师们还会送上《贺知章诗词》、《唐诗三百首》等图书。这当然难不倒萧山的小朋友们,绝大多数的孩子都能背上来。没有背出来的,当场学了几遍,也朗朗上口了。之后,校方不得已“加赛”,谁能背出贺知章的其他诗句,就额外“嘉奖”。
开学迎新是该不断创新,但又要不过分折腾。汲取传承之魂,固守文化之根。充满浓厚传统文化氛围的“迎新”,让孩子们牢记过往、传承创新,并不断激励自己,开拓进取,斗志昂扬地走上不负时光不负时代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