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05日 星期二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家长学校开课 应主打高质量陪伴

  ■本报评论员  王俞楠

  最近,不只是孩子们开学了,家长们也迎来开学第一课。

  世纪博奥幼儿园的家长学校,第一课就邀请了江南小学校长汤晓龙以“阅读与陪伴”为题,分享自己的亲子陪读经验,与家长展开交流;长沙小学的家长学校“开学第一课”围绕师生家庭三方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开展了讨论;进化二小新生家长第一课的主题是“如何帮助一年级孩子尽早地适应小学生活”……

  目前,萧山家长学校开课的形式很多,有面对面的讲座、沙龙,也有线上的一次视频,或者是一次文字分享。 

  从中可以看到,高质量的陪伴和沟通是所有家长学校最主要的课程,也是众多家长最迫切需要学习的内容。

  如果要解构高质量的陪伴和沟通,那么可以发现,高质量的陪伴完全建立在高质量的沟通基础之上。从沟通的层面上来说,父母对孩子的高质量陪伴,就在于全面接纳孩子,站在孩子的立场和角度,耐心地引导他们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之前拿下省级金奖的7岁钢琴男孩小家佑,妈妈用自制的纸钢琴“保留”孩子学琴的兴趣,并积极支持、陪伴孩子走下去。只是因为妈妈看到了小家佑对钢琴的喜爱,想让孩子的童年不留遗憾,没有一点功利心。

  有家长将高质量陪伴做得很好、很成功,也有很多不成功的,比如不了解孩子的需求,一陪伴孩子做作业就光火,甚至撕掉了孩子的作业,更悲催的还有辅导作业时导致心脏病发。曾经有一所小学出了10道考题,全年级四成爸爸都不及格,最低的只考了10分。而这10道题全是提问自家孩子的兴趣、爱好等。反观孩子们给爸爸录的视频信,可以看到,很多的孩子心愿几乎是一样的,就是希望爸爸早点回家,多陪陪自己。

  那么,家长如何能更好完成自我成长?更好地完成高质量陪伴的课题呢?

  笔者认为,首先,家长们应该紧跟家长学校的脚步,亦步亦趋不失为良策。在孩子每个成长阶段,专业的老师们会有对应的“提醒”。家长们积极吸纳,相信应该也会有一定的收获。

  如萧山六中新学期的第一期活动,就是一次《不去伤害,也不被伤害》这本书的读后感分享。分享会上家长们也进一步认识到和孩子沟通的细节。如作为家长要学会尊重孩子的感受,不要把自己的期许强加给他们。教育不是开盲盒,而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应该学会理解孩子,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教育环境,而不是让孩子成为你的“想象”,完成你的遗憾。只有孩子知道家长懂他们,不会逼迫他们,不会埋怨他们,他们才能慢慢卸下身上的铠甲,用柔软的心和家长交流。

  在这些“收获”里,可以提取到的一个关键词就是“同理心”。面对与孩子的“矛盾”,家长也可以回忆曾经的自己,尝试去理解孩子。因为,每个青春期的孩子都可能成为“刺猬”,就如曾经的“我们”。

  同时,面对孩子成长路上的棘手问题,萧山家长也可以求助专家团队。目前,萧山“5号心房”导师团成员已有130人。每个片区教育指导中心的“5号心房”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坊都配备了至少4名家庭教育导师,分别针对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不同阶段,为家庭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帮助。

  家长学校是一所只有开学没有毕业的学校,唯有用耐心、同理心来浇灌,孩子才能节节高,最终开出美丽的“花朵”。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镇街
   第04版:时评
   第05版:专题
   第06版:天下
   第07版:新媒+
   第08版:文化 漫谈
社区食堂转型送外卖 公益与盈利可否“双赢”
城里人的悠然田园梦 还需再等等
追星需谨慎 钱包要看紧
让更多人爱上非遗 传承方能后继有人
别样迎新 有心意又有创意
家长学校开课 应主打高质量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