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王俞楠
日前,上饶“警察”郑全卫搀扶老人并帮他挑扁担的视频火了。让人意外的是,评论区还有许多网友纷纷“认领”这位辅警,表示是个“熟面孔”。
“整个评论区都认识的上饶辅警”,这一话题也登上了社交平台热搜榜单。
一位“警察”如何让“整个评论区”都认出来?
从评论区可以看到,他曾帮助过走失儿童、指挥过交通、牵着小朋友过马路、帮老人推轮椅、帮车主推轿车……可谓是好事做了一箩筐,他的善举也悄悄留在很多人的手机相册里,甚至有网民将其比作电视剧里的角色“安欣”。
“从一年级到六年级,他经常牵我儿子的手过红绿灯。我儿子说这个交警叔叔真的很好,牵他过马路的时候还会叮嘱他路上要小心。”“2019年路上堵车,他抱起发烧的孩子跑去医院。”“2021年暴雨天,他脱下鞋赤脚在雨里指挥交通。”“从读初中到现在工作,每天都会看到他一直坚守岗位”……留言中的一字一句感动了所有人。
然而,这样的郑全卫并不是一位总出现在聚光灯下的“典型”。
直至现在,人们对他所知仍然不多,他平时的工作节奏如何、家庭状态怎样等,并没有多少报道信息。
郑全卫的“火”,是偶然,也是必然。他是因为偶然被拍下而出圈,却也是用自己十一年的坚持,才得到了群众“最美”的赞誉。
对于网友的赞扬,郑全卫回应称:“这些事情不值一提,本来也是我工作的一部分。”他的回答也让我们看到了他会火的原因。在他看来似乎不值一提的“本职工作”,在外人看来却是如此难得。
随着郑全卫的出圈,人们发现了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细节——原来他还是个辅警。于是,网络上又响起了声音,呼吁要为他转正。当然,能否转正,客观上一定有程序规范和审核标准,但不能忽视的是,呼吁声的背后,是公众对他的认同。
近日,上饶市公安局党委也授予郑全卫同志二级嘉奖,勉励广大民警辅警要以他为榜样,爱岗敬业、履职尽责。这或许是另一种回应。
我们也希望,在郑全卫所带来的热度下,有更多的警务工作者能够像他一样,尽职尽责地工作,为民众排忧解难。也希望有更多踏踏实实、兢兢业业的基层警务工作者被看见。
无论后续发展如何,我们必须说,“整个评论区都认识的上饶辅警”值得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