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31日 星期三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演唱会经济要长红 需要多一点选择

  ■首席评论员  俞海波

  今年演唱会有两“多”,一是举办多,二是取消多。25日下午,张学友“60+”巡回演唱会杭州站主办方突发公告称,取消原计划上周末在杭州奥体中心体育馆举行的三场演唱会。随后张学友在微博发文解释称,自己“因鼻液倒流引致声带感染而红肿影响发声”,无法达到上台演出状态而取消演唱会。

  根据公开信息,这已经是今年以来“张天王”第三次因“身体原因”取消演唱会了。第一次是今年3月,因病毒感染,取消了三场演唱会;第二次是今年6月,因病毒感染无法正常发声,取消了6月7日至9日的巡演。

  人的身体抵抗力下降,就容易感染病毒。张学友屡次因病取消演唱会,大概率还是累的。原定计划今年2月底到3月底,一个月的时间,张学友要在上海连唱15场,结果唱了两个周末后身体就撑不住了。6月也是一样,本来要连唱9场,结果到第4场无法正常发声。7月份杭州站原定共开12场,已经唱了两个周末,结果还是撑不到第三个周末。再加上其一贯的卖力演出风格,身体透支并不令人意外。

  类似的情况还有陈奕迅。5月26日,陈奕迅杭州演唱会主办方宣布演唱会取消,原因是声带无法恢复。无法恢复自然是因为使用过度,不算上被取消的演唱会,4月到5月,陈奕迅一共举行了16场演唱会。

  歌手出现透支,显然跟密集的演唱会不无关系。

  今年,各路艺人举办演唱会的热情空前,一大批明星歌手都有巡演计划,甚至一些沉寂多年的歌手也被推到前台,指望以情怀吸引歌迷。

  此外,今年出现的一种新现象是,许多歌手的演唱会都是多场连开。多场连开其实是港澳地区演唱会的传统,因为这些地方场馆不大,座位不多,不连开几场就难以回本。换言之,按从前一地一演的模式,歌手除了在北上广等大城市开几场演唱会,再多跑几个城市,也能赚到盆满钵满。如今却在一个地方动不动连开十几场,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这应该是一个多方博弈下市场均衡的结果。从歌手及经纪公司来看,这两年演艺市场极为繁荣,连开N场可以有效降低场地租金、人员薪酬等平均成本,是有效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手段。从主办方来看,演唱会能够快速带来现金流,是一门不错的生意。同时,演唱会作为现代服务业,能带动较长链条的上下游消费,无疑是拉动消费,发展文化市场的有效手段。另外,文化市场的繁荣也可以给当地社会带来较强的正面效应。

  不过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很明显,歌手不是不知疲劳、不会生病的机器人,高强度工作模式下,很容易倒下。于是,就容易造成爽约,让买到票的歌迷空欢喜一场,接下来的持续性消费也难以兑现。

  也就是说,这种模式凸显的一个问题是,演出太依赖头部歌手,缺乏文化供给的多样性。甚至歌手的屡屡失约,惹恼满心期待的歌迷们,也会让这个问题放大。

  要解决这个问题,办法就是增加供给的多样性。一方面,要让头部歌手“悠着点”,科学合理安排演唱会的场次,不要放歌迷鸽子;另一方面,主办方也要注意风险对冲,不要一味聚焦头部歌手演唱会,而是要引入多种多样形式和内容的演出和赛事,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

  本质上,演艺市场是一个长尾细分市场。当前的“只有头部歌手能卖票”其实是市场不成熟时的表现,特点是高价,“一锤子买卖”。相信随着市场的成熟,“细水长流”,“年年卖票”才是常态。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评
   第04版:综合
   第05版:萧友圈
   第06版:生活
   第07版:公益
   第08版:财经
   第Z01版:今日瓜沥
   第Z02版:专题
   第Z03版:专题
   第Z04版:航坞
没有一个萧山人会忘记“围垦精神”
“整个评论区都认识的辅警” 值得火
演唱会经济要长红 需要多一点选择
“松弛感” 如何收割当代年轻人
不要疯狂 迷上“它”
明星光环不是万能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