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林青颖
又有一位明星的店引来关注。据《vista看天下》报道,近日,上海安福路,王鹤棣旗下品牌D.DESIRABLE的快闪店排起长龙。而与排队热情一同被关注的,是店内商品定价太高惹来的大量吐槽——整条吐司定价为88—118元,2片吐司+咖啡的套餐要48元。
关于这个定价,众人说法不一,有人觉得太贵,也有粉丝表示,里面还包含了各种联名周边,总体算得上值当。
先不论价格如何,这些年,明星跨界创业已不是件新鲜事。从陈赫开起火锅店“贤合庄”,到薛之谦创立UUJULY女装品牌,再到周杰伦同名单曲咖啡店爱在西元前开业等,走下聚光灯的明星们,纷纷将目光投向其他行业。
2022年,网易数读根据天眼查公开信息盘点了 219 位国内明星的企业信息,总共得到 1567 家企业数据。该数据之庞大,令人咋舌。而无论入局哪行,纵观明星创业,都有一个共通点,即本人为品牌灵魂。毕竟,大家去排队打卡的时候,这家店多会被加上“XX开的”前缀。
或许这也是明星热衷于开店的原因。在创业上,明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包括自身的明星效应和粉丝的支持,让店铺开业即爆红。他们深谙“流量”的重要,并通过开店方式将庞大的粉丝关注度“变现”,以此拓宽自己的商业版图。
然而,很多明星“流量学”玩得挺溜,却没有好好沉下心来研究“生意经”。
观察明星店,不难发现一个现象——赚得盆满钵满的店少之又少,相反,“折戟沉沙”的店却有很多。
随着明星店数量增加,许多问题也浮出水面。例如,噱头大于品质,只因为“明星光环”,商品的价格就莫名虚高,远远超出了其实际价值。欧阳娜娜个人品牌“nabi”就曾因产品的“高价格”与“低质量”而遭到全网群嘲。此外,还有一些进军餐饮行业的明星店也时有“翻车”,陷入食品安全问题、连续亏损风波等等困局。
这些问题的出现,其实都与缺乏长期、稳定的经营策略有关。事实上,明星为了应对娱乐业的不安定,去寻找其他“商道”,这件事并没有什么可指责之处。从短期看,为其买单的粉丝群体庞大,但正所谓术业有专攻,隔行如隔山,没干过“经营活”的明星要想在瞬息万变的市场里存活下来,干出点成绩,就要真诚多一点,别让粉丝成为被割的“韭菜”。既然开店,就应学会放下身段,好好去钻研如何管理、运营一家店。
要知道,店铺不是有了“明星光环”就能一劳永逸,还要经历市场和时间的考验。而如果明星只是为了入行去赚一波快钱,也无怪乎出现“明星店逃不开‘短命’魔咒”的情形。
尤其是在追求性价比成消费潮流的当下,以“个人”为名的虚幻泡沫终会破碎,一家店的好品质、好口碑才是留住消费者的唯一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