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阿根
记得在清理母亲遗物时,居然看到当年的10本连环画册,我的鼻子酸酸的,眼角里悄悄盈满了泪水。
虽然纸页发黄封面破损,但被不识字的母亲捆扎保存了下来。大妹告诉我,我在部队服役期间,母亲只要想我了就会翻开书页,看看画中拿兵器的人物,然后抬头眺望远处。那时弟弟还很小,若是他翻阅小人书,母亲便警告不能弄破。弟弟长大后也参军入伍,母亲一直把连环画保存得好好的。
小时候每次和小伙伴们进县城玩,总得向父亲讨要些零花钱,父亲心情好时给我块儿八毛的,心情不好或自己也拮据时则最多不超过五毛。父亲给我的钱,除了留些中午吃饭外,大多花在看小人书了。那时候城里临街书摊,摆放很多连环画,你若要看,厚的两分钱,薄的一分钱,慢慢地看,一上午也就看十来本。
在乡里的中心小学读书,学校里有许多图书,但有一个条件,看完一本得写一篇心得体会的文章。许多同学害怕写文章而不去借,而我则不断地借不断地写,而且写诗歌散文。不管是期中或期末考试,我的语文成绩是班里第一名,数学成绩也是前两名,看小人书和写心得笔记并没有影响正课的成绩,教语文的班主任莫老师,为我油印了一本简单装订的诗集,期终还奖励我10本小人书。
奖我的连环画捧回家,父亲怕我看书影响拔猪草放鹅鸭,母亲则满心欢喜。我更是捧在手里不放,拿到家里反复看,什么杨家将、岳家军,手持长矛杀敌人,这种保家卫国勇敢杀敌的精神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扎根开花。二十岁那年我便应征入伍,当上了人民海军战士。
我在部队属于技术兵,每月六元津贴差不多都买了书,当然不再是小人书而是政治类、业务类、文学类的书。看书和写作成了业余时间的爱好。退伍回到老家,虽然担任工厂领导,但还是笔耕不辍。剧本、故事、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各种体裁都写。上世纪八十年代参加省作协,先后出版小说、散文、报告文学集九本,在全国各地报纸刊物发表作品二百多万字,在全国和省市获奖八十多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