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30日 星期一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必一味追求打造“网红打卡地”

  ■首席评论员  俞海波

  日前,半月谈微信公众号发文讨论乡村旅游打造“网红打卡点”的现象。文中提及,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热持续升温,一大批“网红村”“网红镇”孕育而生,打造“网红”文旅模式成为乡村振兴的一大亮点。以“网红打卡点”为核心衍生的一系列配套服务,推动了乡村经济发展。然而,由于这条路径见效快、便于复制,也由此形成了严重的同质化倾向,造成游客审美疲劳,有些地方甚至存在名不副实的情况。

  “网红”文旅模式能成为乡村旅游的主流,是基于多种相关利益的推动。流量经济时代,有流量,成网红,就意味着滚滚而来的经济利益,在这个巨大的诱惑面前,说不心动那是不可能的。因此,推行“网红”文旅模式,是有强烈的经济利益驱动在里面的。其次,“网红”文旅模式便于复制,效果直接的特点,是很多缺乏特色的乡村打造乡村旅游时的灵丹妙药,当地文旅部门和干部的工作成绩也能受到认可,不难想象必然受到欢迎。一举而多得,何乐而不为?

  然而真正优质的景点,从来不需要“网红打卡地”来维持其热度。许多“网红打卡地”,特别是缺乏特色资源,只是有样学样蹭热度的地方,很少能维持长红的状态,流量来得快去得也快。短时间内游客纷至沓来,但很快就门可罗雀,被人遗忘。尴尬的是,当游客爆满的时候,当地的停车、厕所、住宿、餐饮等配套往往是跟不上的,拉低了游客的体验。等到忙不迭提升了旅游配套设施之后,发现热度已经过去了,也难见游客盈门的盛况,只好让设施闲在那里,等待下一次的跟风蹭热点。诚然一棵树、一座桥、一面墙都可能成为“网红打卡地”,看似成本很低,但是为了“网红打卡地”做的配套设施,可是真金白银实打实投入下去的,如果热度很快消散,那这些投入是无法回本的。

  所以,是否要打造“网红打卡地”、打造什么样的“网红打卡地”,都应该因地制宜、从实际情况出发才行。假如本身确实有一定的旅游资源,可以填满旅游内容,那么借助“网红打卡地”引流起势,打响景区名气,也是必要之举。

  发展文旅本身就要舍得吆喝,学会包装。但是如果本地一无美景二无历史,只靠移植“网红打卡地”来蹭热度,那注定是无法长久的。要知道,许多“网红村”,本身就是文化底蕴深厚或者坐拥自然风光资源,缺的无非是一个出名的契机。自身拥有多少旅游资源,才是“网红”之后能长红的决定性因素。

  那么普通的乡村怎么办,就不发展乡村旅游了吗?

  应该说,发展旅游乃至打造“网红打卡地”,不必是所有乡村的追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最终大多数居民都将成为城市居民,乡村将会越来越少。城市化的末端是小城镇功能的完善化,未来,当小城镇完全辐射周边地区,小城镇之间就会形成连片的城市化地区,大量乡村将融入城市化的格局。

  因此,推动乡村发展,也可以从引进项目、壮大产业,提升完善基础设施,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上入手,营造宜居宜业的环境,打造温馨祥和的社区,吸引更多人来此就业居住。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专题
   第04版:时评
   第05版:综合
   第06版:天下
   第07版:太阳花
   第08版:教育
   第A01版:渔浦义桥
   第A02版:专题
   第A03版:专题
   第A04版:专题
   第B01版:今日瓜沥
   第B02版:专题
   第B03版:专题
   第B04版:航坞
村歌唱响萧山人的幸福生活
食品安全问题 不能过度炒作
不必一味追求打造“网红打卡地”
是否禁止携带方便面 “堵不如疏”
这次“变身” 值得点赞
“公共绿地”莫成“私家菜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