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煜涛
或许是受外公的影响,从小我就很喜欢看电视。外公说一开始家里没有电视机,都是到村里的万元户家去看的,后来,家里有了一个电视机,是黑白的,而且还非常地笨重,一个叫天线的家伙是不怎么好使的,所以频道不超过十个,遇到周二的话屏幕人像还会被填成密密麻麻的小圆点。少儿频道和动画片对小孩子来说是憧憬的,外公说有一次大年初一,电视不知道怎么就出来了少儿频道,你妈妈兴奋得不行,连台都不敢换,怕换台了这个台就不见了……
电视机一代又一代更新,从黑白到彩色,从玻璃屏到液晶屏,从有线到无线……大概五六年前开始,每年过年的时候,不管票价如何,不管影院多么人满为患,爸爸妈妈总会带着我,外公外婆们在大年初一那一天,跑去电影院欣赏一场奇妙的电影,那是一家人的欢乐时光。
今年大年初一,我们又惯例去看了电影。11.6米高、18米宽,近200平方米的巨幅无缝银幕,画面顶天立地、纤毫尽观、绚丽逼真,看完电影后的妈妈不停地赞叹巨幅无缝银幕所带来的视觉和音效的效果……说着说着,爸爸妈妈说起了他们小时候看电影的场景——露天电影。露天电影?我还是第一次听说,于是迫不及待地让妈妈给我讲……
一块空地,两根柱子,白色幕布一拉就成了银幕。空旷的操场,满天的繁星,占位置的小凳,宽大的幕布,神秘的放映机……挂在树上的音响滋啦啦播放着听不出好听还是不好听的音乐,这,算放映前的吆喝,很有仪式感。音乐响起,场上闹腾的孩子们立马安静下来,好奇地围在放映机的周围,等待那一束光从放映机射出……妈妈绘声绘色地跟我讲以前看露天电影的各种细节,在她的眼神里,我看到了当时孩子们的憧憬和向往。
跟今天的影院不同,腊月里的露天电影,一点都不老实,尽管大人们都裹着大衣棉袄,小孩都穿成包子似的,可还是“冻手冻脚”的。于是,站着的人跺着脚左右摇晃,坐着的人想缩脖子,可又怕被别人挡住视线,索性立起领子,也跺着脚。最可怜的便是小孩子了,对电影的好奇胜过了对寒冷的防御,往往是被冻得吸溜鼻涕,被冻得手心发麻。
电影结束时,往往已是下半夜了。月明星稀,惠风和畅,四通八达的原野里人声鼎沸,心满意足的人们向各自家的方向散去。大家一边谈论今天的电影,一边打听下一次电影,尽管下一次电影什么时候放还是未知数,但期待也是一种幸福。儿时看露天电影的生动场景,深深地烙在妈妈的脑海里……时光温柔了岁月,苍老了容颜,但也丰富了记忆。
时代会变,日新月异,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回忆,在时光的洗涤中沉淀,温暖着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岁月无痕,往事有情,无论是在物质相对贫乏的上世纪八十年代还是生活富足的而今,对生活温柔以待,都应是我们坚守的准则,温暖自己,亦温暖他人。
愿岁月无痕,往事有情,时光静好!
(作者系回澜初中701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