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冉
生活,像块牛皮糖,一时半会儿嚼不透。也许,降低速率,慢慢来,才能触摸心灵,尝得人间真味。收起匆忙的脚步,慢下来的感觉,真的好!
校园,与往日一般节奏。它跟着铃声交错其步伐,时而安静,时而鼎沸。
没来由地,我却感觉到心浮气躁,一股情绪的暗流,在心底默默涌动,连喝茶都无法专注!这不,好好的茶叶,被投入了公道杯,秩序凌乱,耐性不足而潦草有余。
情绪上来了,智慧就消失了。对心烦意乱的时光,我选择说不,哪怕一刻钟。心在向耳朵喊话,“我想静一静!”
心动不如行动,怀着对一片静谧的急切向往,我带上一张垫毯,沏好一壶热茶,驱车去湘湖。触手可及的湘湖,是离我最近的海。
春夏之交,绿意正浓。风,正在抽走空气中的最后一丝凉意,大地变得温热而松软。正午的太阳,已吐露出热烈的情谊,接踵而来火辣辣的味道,已赶在路上。碧空如洗,水光潋滟,青山绿水,秀丽如画。三孔桥,稳稳地站在一旁,在清澈的水面,矜持地投映其端庄的倩影。除了偶尔从高空传来的飞机翔鸣,还有萦绕于耳清脆的鸟叫,周身宁静。
在一大丛粉色的野菊花面前,我盘腿而坐,凝神于呼吸。在大地母亲的怀里,在天水一色的浩渺里,怦怦地心跳,真切又亲切。脑海里,隐忍着的执念,此起彼伏地浮现,观影一般,被送上显眼的舞台,看见即照见。
顽固凸起的小腹,在三个月内囤了好几斤肉,逆龄生长何其艰难;在外工作的孩子,虽一切安好,也时不时地令人牵肠挂肚;日益苍老的父母,走路时脚板拖地越来越沉的哧哧声传向耳膜;被家长一味打压的学子,一脸衰相,双瞳漠然;熟悉的同事几番离职,手头的工作无人可托……在意识的深处,我想象着朝头顶方向吐出一个又一个的透明泡泡,请它们,将烦忧如浮云一般,送往广阔的天空,远走。
我让胸廓,如风琴一般伸缩,自由律动。渐渐地,繁杂的俗事,如朵朵柳絮,纷飞四处。无名的焦虑,渐次平息,各得归所。慢下来的感觉,真好!
写出皇皇巨著《追忆似水年华》的作者,举世公认的文学大师马塞尔·普鲁斯特,有一句口头禅——“别太快!”他相信,“快乐对身体是件好事,但唯有悲伤才使我们心灵的力量得以发展。”他终日卧床,以病相伴,但在失意与痛苦的时光中,他用笔墨酿出了甘甜的美酒,芳香四溢,誉满全球。
但长长七卷的《追忆似水年华》,对我,一直有难以卒读的畏惧。犹如海拔超高的山峰,虽然风景诱人,我却却步难移,只能立在山脚仰额觑望而已。
常受前辈们金科玉律一般的教导,写作,要简而求精,惜字如金。我一度不能理解,为什么如此伟大的作家,要写出这么长的巨作,来考验读者们的耐性。但一想到普鲁斯特能将蝴蝶翅膀上的细纹都写得微妙动人,那么,常人的一个小故事,他就能写出一个长篇,就太应该了。何况,人生体验不断,悲伤在操练着他的灵魂,他敏锐心眼,绝不会让周身之事溜之大吉。摇笔即来,将情思尽致表达,是他天赋的本能。
此刻,行色匆匆的我,正慢下脚步,享受清风拂面的温柔。文学,不愧是人类共同的心灵家园,与心灵最深处的我相遇的,皆是书本中人。
周国平在他的《叔本华文化散论》中提及一个有趣故事——中世纪时,英国国王曾经向一位贵族借来一双丝绸袜子,以便穿上这袜子接见法国使者。1560年,新年伊始,伊丽莎白女王高兴又惊奇,因为她收到的新年礼物是她人生的第一双丝绸袜子。
物质极度丰盛的今天,一个人可能不会为收到他人赠送的豪车而感恩戴德,一双丝绸袜子更不会成为人们梦寐以求的礼物!时代,已大不同。欲求水涨船高,人们已经不会轻易为某一获益喜笑颜开,而忧伤与烦恼,却如影随形,缠绕住本该安稳的睡眠。
“因为不会飞翔,就不去走路了吗?”当然不!
积极的悲观主义,能治愈人心,卸去所有美好的期待,平和的心境不请自来。我应该将《追忆似水年华》列入阅读的计划,积极的行动,将消除所有的不安。
生活,像块牛皮糖,一时半会儿嚼不透。也许,降低速率,慢慢来,才能触摸心灵,尝得人间真味。收起匆忙的脚步,慢下来的感觉,真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