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小学401班 傅于未
站在萧山围垦文化公园的观潮台上,我仿佛看见了半个世纪前那场惊心动魄的“人潮”与“海潮”的较量。电影《潮》用细腻的镜头语言,将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娓娓道来,让观众在潮起潮落间,触摸到生命最动人的光芒。
影片中,无数围垦人肩挑手扛,在泥泞中艰难前行。他们的身影与滔天巨浪形成鲜明对比,却始终不曾退缩。这让我想起海明威笔下的老人,面对浩瀚的大海,依然保持着不屈的斗志。围垦人的精神,犹如潮水般汹涌澎湃,他们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道堤坝,将沧海变为桑田。
最令我动容的是影片中老围垦人阿福伯的故事。寒来暑往,岁月更迭,他始终日复一日地守护着堤坝。在他心中,这片土地早已超越了简单的生存意义,而是一种精神的寄托。正如诗人艾青所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阿福伯对土地的深情,正是千千万万围垦人的缩影。
影片结尾,新一代年轻人接过父辈的接力棒,继续守护着这片土地。这让我明白,围垦精神不是凝固的历史,而是流动的传承。就像钱塘江的潮水,永远奔涌向前。今天的我们,虽然不需要再像先辈那样与自然搏斗,但依然需要这种不畏艰难、勇于开拓的精神。
走出影院,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围垦精神宛如一盏熠熠生辉的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我们更需要这种精神力量,去创造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奇迹。潮起潮落间,生命的光芒永远闪耀,这就是《潮》带给我最深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