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小学402班 俞逸锴
哗……哗……哗……
坐在电影院里,汹涌的潮水向我奔腾而来……这潮水令人震撼,让人心生敬畏。潮水过后,那一声声时而铿锵时而温婉的萧山方言,像潮水的注脚呼唤着我,我仿佛坐上了时光机,回到了灾害肆虐、围垦开荒的年代。
电影《潮》是一部讲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萧山人和潮水、台风抗争故事的电影。那年代缺衣少粮,潮水意味着淹没、摧毁和灾难。为了拦截潮水,保护农田乡舍,老一辈萧山人前前后后造了七十余次大堤,但因为不懂石料与构造方法都失败了。在一次次失败中,他们总结经验,创造了“抛石护堤”“草包筑坝”等独特工法,最终用智慧战胜了自然。原来,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是先辈们用汗水和智慧“变”出来的!
电影里的老金、福伯,操着一口地道的萧山乡音,就像活生生地生活在我身边。“喔唷,潮水来哉!”“潮水扑过来了!”“潮水生脚回去哉!”这不就是我们农历八月十八看潮时每个人都会说的话吗?只不过,我们是在欣赏天下奇观,而他们却在和大自然作斗争。观影现场一位亲历围垦的爷爷说,当年他们早上出工时,每人都要挑120多斤的石头担子到大堤上去,潮水把他们的脚都冲裂了,每走一步,地上就落下一个血印子。爷爷坚毅的面容和电影里的画面重合起来:成千上万的围垦人手拉着手,站在齐腰深的水里筑堤,他们形成一排坚固的人墙,连潮水都拿他们没办法。
我忽然明白,为什么老师总说我们是“围垦精神”的传人。我们的先辈为了给后人创造更好的环境,用智慧、勇气与潮水作斗争。如今,昔日的滩涂已变成沃野千里,而先辈们留给我们的,除了那片肥沃的土地,还有更为宝贵的财富,那就是团结互助、百折不挠的围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