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评论员 俞海波
如今人们去北京旅游,大概也免不了慕名尝尝老北京的地道美食,如豆汁儿、卤煮、炒肝儿等等。尝过之后,绝大多数人应该是大失所望的:豆汁儿是酸败的豆浆,卤煮炒肝都是猪内脏加浓重香料炖煮而成的大杂烩,这就是所谓的美食?
其实,从相关史料来看,这些在现代人看来难以下咽的东西,以前还真是平民美食。从前,老北京平民的日常肉食,主要来源于一些不太健康、死因可疑的猪牛驴等动物,最根本的原因是便宜买得起。以价格贵贱分,肉流向一般餐馆,内脏流向平民馆子。由于是病死动物的内脏,难免会有异味,因此就需要许多重香重咸的调味料一起熬煮以压制异味。这就是著名小吃卤煮、炒肝的正宗版本了。另外,即使肉的质量已经如此低劣,数量上也只是零星几片,只能让人稍见点荤腥而已。
剩下来的淋巴肉,今天我们知道这东西有害健康,是不能吃的。但在以前,这是好东西,剁碎了用来当包子馅。
提到这些历史,是为了解释人穷的时候,确实没办法,为了一口吃的,哪怕是伤害身体也顾不上了,这是人对动物蛋白质的本能渴望。而且,卖家也明明白白告诉你,这就是烂肉,差到令人发指的肉,不然不可能卖得这么便宜。
现在,我们的生活水平相比过去,早已不可同日而语。我们对健康的重视,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对吃进嘴的食物,也非常讲究干净。绝大多数人愿意为了健康,选择为更干净无害的食物付更多的钱。可就是这样,食品安全问题还是时有发生。
日前就有媒体曝光,知名连锁品牌杨铭宇黄焖鸡多家门店后厨存在的严重食品安全问题:使用存放多天的发酸食材、回收顾客剩菜再加工售卖、将隔夜发黑的牛肉加色素后冒充新鲜牛肉,大量无健康证店员直接上岗……
照理说,这个品牌卖的饭菜也并不算便宜,消费者愿意多花一点钱买知名品牌的产品,就是图个安心。可是这些品牌商家的恶劣之处在于,哪怕消费者愿意付出更多的钱,这些商家有了足够利润,却还在给顾客吃垃圾,还不把消费者当人对待。这种商家,还不如老底子卖下水的商家有良心。
媒体曝光后,“杨铭宇黄焖鸡”迅速发布了致歉信,宣布涉事门店即刻停业、永久关店,同时表示将对全国门店进行深度排查,所有员工重新参加食品安全培训并考核。措施看似全面而迅速,但这差不多已经是类似食品安全问题被曝光后企业的标准应对模式,很难再触动消费者的情绪。
对于食品安全,很多人都在出事后呼吁,要加强监管。但是事实证明,对于只为赚钱不顾消费者死活的商家来说,即使后厨就住着监管人员,也会想办法铤而走险。所以,问题的关键在于,一群没有道德底线的人,无论在哪个行业都是祸害。制度再完善,监管再细致,也架不住一群时时刻刻想着违规逾越底线的人。这群人如果广泛存在,大概率会构成一个各行各业互相坑害的社会。道德作为体面人的约束已经失去作用。要想让这些人有所畏惧,有所收敛,唯有重罚。
所以当务之急,是监管加上重罚,才会格外有震慑力。只有严厉的处罚,才能有效震慑那些试图在食品安全上动手脚的企业和个人,才能从根本上维护食品安全的底线,保障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合法权益。
另外,我们也不应该做健忘的消费者,不要轻易放过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企业和商家,要用实际行动抵制这些害群之马,让危害消费者身体健康的企业和商家在市场上无法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