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俞立 丁钰 首席记者 蒋超
近日,在全市工会改革创新项目展评活动上传来好消息,区总工会的“创新‘集体云协商’新模式 线上‘共商共建’促和谐”项目获评“杭州市工会改革创新优秀成果”,该项目同时被区委法治办评为2023年萧山区法治化营商环境改革“十大品牌项目”。
今年以来,区总工会、区人社局探索新模式、开拓新思路,搭建“云协商”应用场景,“线上+线下”助力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提质增效。此番获得此殊荣,不仅意味着该项目的成果被认可,更是形成了全区企业与职工广泛开展协商的工作局面,将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更近一步。
健全机制 提升工资待遇
我区将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列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萧山样板”行动主要任务目标,健全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机制,扩大集中要约参与范围,探索能级工资“扩中提低”。
依托“和谐劳动关系认证”工作,在考核标准细则中对签订集体合同相关规范予以明确,建立工资协商倒逼机制,有效提升企业主动协商的积极性。深入推进工资集体协商集中要约行动,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工人工资集体协商,将“提高技术工人岗位工资水平”纳入集体合同标准化要求,进一步加大技术技能激励力度。今年以来,共计发出要约1804份,签订1759份集体合同,覆盖企业5323家。
我区以能级工资作为主要发力点,多次走访企业调研,鼓励、指导企业将职工技能等级与薪酬挂钩、薪酬待遇与获得荣誉激励配套。同时,挖掘示范典型引领企业,进行优秀经验推广。如钱江电气在全省技能人才薪酬分配工作推进会上做优秀案例宣讲;杭州湾信息港的“e港模式”,设立技术工人薪酬待遇以技能等级为基础的“专项通道”,为园区技术工人在原有工资增幅基础上再争取上浮2%,对获评劳模、工匠等荣誉的职工,额外提高相应工资待遇。
明确标准 树立行业标杆
行业内协商统一标准、行业性协商多点开花、新业态行业协商覆盖面扩大……目前,我区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收效明显。
以规范劳动用工为突破口,我区在装饰布生产基地义桥镇推行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包括最低工资标准、工资分配形式、工资发放时间等7个方面。
通过发挥行业工会联合会作用,抓好资源整合和分类指导,在湘湖国家旅游度假区餐饮行业建立监督委员会、企业工资专项合同评估制度等,就行业内6大项32个岗位的区间工资标准达成共识。在羽绒行业、工艺鞋行业等26个行业,就工资标准和劳动定额等事项开展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推动实现劳动关系双方利益平衡。
在此基础上,我区聚焦新业态领域新型劳动关系,注重发挥行业头部企业作用,以无忧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申通快递有限公司、浙江圆通速递有限公司等企业参与工资集体协商为示范引领,扩大新业态企业平等协商覆盖面,积极探索行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新路径。
创新模式 提高协商效率
近年来,我区常态化推广网签电子劳动合同,督促引导企业实现电子劳动合同应用尽用。面向工会、企业、职工三方协商主体,我区以网络职代会作为场景建设突破口,通过线上平台贯穿协商全过程,形成协商智能流程闭环。
协商前,企业工会基于职工代表的数字档案,在线上完成协商代表选举工作;协商中,通过电子要约书,实现行政方和职工方信息互通、需求速达、掌上应约;协商后,集体合同(草案)在网络职代会上进行表决,实现全程跟踪、掌上投票、实时计票、在线通过、网络公示。最终通过“云协商”系统,将集体合同传至杭州人社一体化经办平台,由区人社局审批备案,实现集体合同两部门审核备案一件事联办,确保流程闭环管理。通过手机移动端操作和网络职代会两大创新方式,确保集体协商中可进行信息化改造的功能应上尽上。
如今,我区已搭建线上工资集体协商、集体合同信息智能管理两大平台,推行“一屏掌控、移动开展、灵活协商、全域可视”的“云协商”模式,此项工作被列入萧山区营商环境优化提升特色项目。截至目前,依托平台已完成集体合同1127份,覆盖职工27万余人次。
通过应用“云协商”应用场景,我区实现了9项线下流程中的8项可线上操作,4次线下集中会议优化至1次面对面的工资集体协商会议,有效提高了集体协商效率。企业集体协商主动性和积极性进一步提升,职工参与企业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渠道进一步畅通,为构建企业和职工共建共享共赢的和谐劳动关系发挥了积极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