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李小玉
“平湖净无澜,天容水中焕。浮舟跨云行,冉冉躐星汉。”
6月30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湘湖·雅韵》将在萧山湘湖湖山广场正式公演。雅韵,与亚运谐音,这不仅是杭州文旅IP在继《印象·西湖》后的又一衍生成果,也是中国首部亚运遗产大型数智湖景演艺秀。它巧妙地将传统与现代、文化与科技融合,让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在萧山湘湖找到了新的可能。
《湘湖·雅韵》的演艺落地,不仅是保留亚运遗产,更是杭州深厚文化底蕴的展示。
这是一次自然景观与人文精神的深度融合。“如果说,钱塘江是一条龙,那么西湖和湘湖便是龙的一双眼睛。”湘湖作为西湖的姊妹湖,其秀丽的湖光山色与深厚的历史文化为《湘湖·雅韵》提供了一个完美的舞台。远山为幕、湖水为基,配以音乐喷泉水幕、光影雕塑,展现浙江“潮”文化、拥有八千年悠久历史的萧山跨湖桥文化以及江南水乡的“水”文化等,让文化更直接、更生动地呈现在公众面前,使大众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些文化,从而激发大众对传统文化和本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
这是一次对文化自信的彰显。《湘湖·雅韵》通过现代科技与艺术手法,将杭州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展现出杭州独特的城市魅力与文化自信。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大运河题材的原创舞剧《运》、衔联良渚文化和南宋文化的《宋城千古情》等等,通过展览、演出等形式,将杭州文化的精髓和魅力展现给大众。
这是一次对城市形象的有力提升。如此高水平的文化演出,不仅能吸引国内外游客的目光,还能让萧山湘湖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大大提升。正如大运河舞剧《运》所展现的,它不仅让更多人了解到了大运河的历史文化,更让杭州的城市形象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相信随着《湘湖·雅韵》的演出,会有越来越多的游客认识湘湖,爱上湘湖,将湘湖作为出游的首选目的地之一。
这还是一次对文化创新能力的展示。在全球化与信息化的浪潮下,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日益频繁。如何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活力?《湘湖·雅韵》以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惊艳亮相的数智人火炬手“弄潮儿”串联起跨湖桥文化、良渚文化、吴越文化到宋韵文化,直至点燃“亚运之火”,展现八千年文明薪火相传的历程。舞蹈、武术、戏剧、杂技、音乐剧等多种表演形式交织在一起,淋漓尽致地展现越之风韵、宋之美学、国之文化,为公众带来全新的高科技视听体验。《湘湖·雅韵》通过现代化的方式,让文化的传承不再局限于文字和口传心授,变得更加生动和立体。这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对文化呈现的一种探索与创新。
要让传统文化持续被看见,其实并非易事。在创新文化的同时,也需要注重配套设施的跟进,避免与市场需求脱节或过于追求形式上的新颖,要确保文化作品的品质和内涵。《湘湖·雅韵》自带亚运光环,票房爆火亦是情理之中。接下来是否要扩大基础设施建设或者增加场次,让更多游客得以目睹这一演出?作为高质量演出项目,要如何持续优化演出内容和质量,保持与时俱进?这些都是需要慎重考虑的事情。我们期待,湘湖与《雅韵》,能够更好融合,“长相厮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