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评论员 蒋小祺
人民日报官微在6月22日转发了一只羊的讣告,留言都是满满的感动,这又是一个来自杭州的暖心故事。
这只公羊叫“羊顶顶”,曾经生活在杭州西湖区申花路幼儿园,是幼儿园小朋友的“团宠”,在活到14岁“高龄”时静静地离开了。
幼儿园每一届的孩子都会有机会照顾“羊顶顶”,比如安排餐食、称体重、参加羊的“婚礼”乃至最后的遗体告别仪式。
“羊顶顶”的一生,给小朋友们带来了特别的“生活教育课程”,以至于它离开的时候,园里的老师会写下这份感人至深的讣告。
陶行知曾说过:“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正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
如今,随着城市化的程度越来越深,都市圈的不断扩大,很多小朋友离自然越来越远,更别说亲身体验农事劳动了。再加上父母的宠爱和管束比较多,以及学习“内卷”化,小朋友连做家务的机会都失去了。
当然,这也给一些幼儿园在“生活教育”方面制造了出圈可能。
比如江苏徐州市徐海路幼儿园的做法,让人不由得要给园长一个大大的赞。小朋友不仅有烧火做饭课,还有缝纫、捉鸡、逮鱼、剪窗花、写对联等传统劳动技能课。特别的节日还有特别的食材操作课,前阵子的端午节,孩子们就包了粽子、扎了艾草束。
在寸土寸金的北京城区,朝阳区南磨房乡幼儿园开辟了120平方米的小菜园,孩子们可以在这里认识蔬菜、观察蔬菜、亲自浇水施肥。在贵州镇宁县募役镇中心幼儿园,小朋友从小就可以在小农场体验当地特色农产品小黄姜种植……
现在,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始重视幼儿的“生活教育”,并设计各种课程,既让孩子们体验生活的美好一面,也让他们有机会初尝人生辛劳、酸苦的另一面。其实,无论是养羊还是种菜做饭,都是引导孩子体验生活、珍视生命的美好,只是因为其美好、生机和强度,而不在于它是否有用。
“生活教育”的课程就应该是非功利化的,以快乐为主,但也不排除挫败。就像养羊的最后要面对“羊顶顶”的离开,做饭要面对饭菜烧糊或盐下多了的失败,种菜要面对被虫吃掉或烂根死亡……
所以,如果让孩子保留他们的视角去过每一天,不下定义,也不打标签,沉浸于体验,他们会看到更多,也会学到更多与爱、尊重有关的事。这或许比大人讲一个童话故事来得更生动。希望有越来越多的都市幼儿园能给孩子们开辟类似的生活课程,让中国传统的技艺、认知、观点,都能早早浸润孩子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