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26日 星期五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风景独好

沙漠英雄树

  ■孔鸿德

  柳中庸在《凉州曲二首》中写道:“青海戍头空有月,黄沙碛里本无春。”阿拉尔两天的行程,让我们达成了共识,那就是这里最宝贵的东西就是绿色,它是整个新疆的蓝色血液。无论城市,还是农村,所有的房子、汽车、摊位、农作物,甚至行人等都灰蒙蒙地披着厚厚的尘沙,有时感觉呼吸都很困难,这还是没有沙尘暴的日子,更不要说沙漠了。直到到了刀郎部落,见到了胡杨才让我们见证了生命的顽强与奇迹。

  天地运行,自有相生相克,胡杨就是沙漠的统治者,当然还有可怜的骆驼。

  “成林敢锁狂沙舞,独木能将傲骨扬。”胡杨是第三纪残余的古老树种,在6000多万年前就在地球上生存。生在中国塔里木盆地的胡杨树,刚冒出幼芽就拼命地扎根,在极其炎热干旱的环境中,能长到30多米高。世界上的胡杨绝大部分生长在中国,而中国90%以上的胡杨又生长在新疆的塔里木河流域这个“极旱荒漠”区。由于胡杨具有惊人的抗干旱、御风沙、耐盐碱的能力,能顽强地生存繁衍于沙漠之中,因而被人们赞誉为“沙漠英雄树”,也被维吾尔语称为托克拉克,意为“最美丽的树”。

  这是我第一次认识胡杨,也知道了胡杨并不是茅盾礼赞的白杨,它比白杨更坚韧决绝。刀郎部落里到处都是一株株,不,是一墩墩死而不倒的胡杨树,只有枯黄色的躯干,没有树皮,更无绿叶,枝干遒劲粗壮,每株都布满被风沙雕刻的窟窿,尽显岁月的沧桑。一个硕大无比的胡杨老人头雕塑更具震撼力,白胡及地、千疮百孔、含笑咧嘴、一脸平和地注视着眼前的尘土飞扬和人头攒动,似乎已经洞穿一切。

  枯死的胡杨群背后,却是一片片活着的胡杨林,枝干挺立,沾满沙尘的绿叶在阳光的刺激下,更显生命的张力。可以想见,千年之后,它们也会成为这片土地的奠基者。这还只是长在人类活动区的胡杨,据说扎根在沙漠的胡杨更是大自然造就的奇迹。在渺无人烟的黄沙和没有尽头的岁月里,它们历经无数次刀刃般的风侵沙袭,任凭树皮龟裂、伤痕累累,却始终傲然地生存着,在岁月的长河中闪耀着金黄色的生命之光。有的枝干笔直向上,直插云霄,展现出一种不屈的力量;有的弯曲盘旋,如同蜿蜒的巨龙,诉说着岁月的苍凉。没有水源,它们就把根系变成坚硬的铁爪,一直挖到地下十几米,汲取到地下水源才罢休。烈日炙烤,它们就结痂出厚实的树皮和蜡质的叶片,直到可以抗衡为止。树龄老化,它们更会神奇地断臂求生,逐渐自行断脱树顶的枝杈和树干,最后降低到三四米高,让躯干依然枝繁叶茂。即使千年之后老死枯干,它们也会再屹立千年,守望这片深深热爱着的沙地,直到根脉断尽、伏沙而卧。终于伏沙而卧了,胡杨们也不会速朽,而是化为坐标,以全新姿态继续挺立在漫漫黄沙之上,指引驼队和商旅前行,让他们也温暖地感受到这里曾经也有生命的春天。“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三千年的胡杨,一亿年的历史”。它不仅是一种树,更是历史的拓荒者和生命的书写者,在它面前,我感受到了人类的渺小,也领悟到了生命的伟大。

  这就像屯垦戍边阿拉尔市的三五九旅。军垦大道旁的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和胡杨树一样,坚强地矗立在广场中央,造型独特的三角尖顶主体建筑直刺云霄。“三五九旅”的每位荒漠战士就是一株株挺立的大漠胡杨,当车轮碾过塔克拉玛干沙漠,当冻土被镢头种进星火,当胡杨把金箔缀满枝头,当屯垦戍边与水韵胡杨史诗交织,所有向着太阳生长的生命,都理应佩戴一枚属于男人和大地的勋章,上刻四个大字:山海可平。如此,人生路上何愁不破?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灯下漫笔~~~
~~~
背包揽胜~~~
风景独好~~~
闲坐烹茗~~~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天下
   第04版:财经
   第05版:湘湖周末
   第06版:梦笔桥
   第07版:湘里坊
   第08版:小记者
皆为自己的牧羊人
边写边存
兰州总是在清晨出发
沙漠英雄树
天南海北梦中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