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奇霞
眼前的这张照片,是在春暖花开、姹紫嫣红的季节里,阿姨怀抱孩子在六公园的合影,一老一少笑得无比灿烂。此刻的我,也正甜蜜地微笑着、回忆着、感恩着……
2000年4月,我如愿迎来了孩子的诞生,初为人母的喜悦之情不言而喻。可就在我结束产假重新上班后不久,父母都因家中有事不能继续帮我照看孩子,我俩顿时陷入了窘境,“山穷水尽疑无路”时,退休职工叶阿姨的出现给我们送来了福音。第一次见面,虎头虎脑、活泼可爱的孩子令阿姨欢喜,而慈眉善目、笑容可掬的阿姨则给了孩子极大的安全感,这或许就是常说的缘分吧。从此,阿姨当起了孩子的外婆,此时,孩子正好半岁,阿姨用她特有的爱心和耐心精心照看我的孩子。她一汤一匙喂养着孩子,一图一物教导着孩子,一言一行影响着孩子。那时间,孩子认得一个物品、识得一个字甚至吃得好睡得香,都能让她心花怒放;若是孩子有个头痛脑热,那心痛得恨不得由她来替孩子受罪。每到周末,孩子总是指着阿姨家的方向,嘴里嚷嚷个不停;阿姨则心灵感应一般,经常带着孩子爱吃的美食过来看他,他们搂搂抱抱,亲切无比,此情此景多么让人动容。
阿姨对孩子的疼爱一直延续至今,或是电话问候,或是专程赶来探望,而当年的毛毛头也已华丽转身成近一米八的小伙。如今,彼此相见,完全没有因时间和空间的距离产生隔阂,仍然亲密无间。发自我内心的感激之情无以言表,想当初,不曾相识的阿姨不听家人的劝阻义无反顾地答应我的恳求,绝不是那点微不足道的收入让她动心,而是源于她的善心和发自心底对孩子的欢喜。
阿姨,遇见您是我们的福分。
手里捏着的这张照片上,孩子身披黑长袍、头戴平顶四方帽、帽檐悬挂着一根黄流苏,双手紧握扎着红丝绸的毕业证斜放胸前,笑得很欢,他人生的启蒙教育就以这种方式隆重毕业了。看着他那稚嫩的笑容,思绪不禁地飘回到孩子刚入托的情形。
2001年12月,19个月大的孩子被我狠心送进了幼儿园,成了园里最小的幼儿。入园第一天,不舍、担心、牵挂盘踞心间,心里默默祈盼着孩子一切顺利,结果却是“怕什么来什么”,当天下午就接到老师电话,说孩子在室外活动时摔了一跤。我压根没想到,孩子就是以这样的方式开始了学前生涯,我却也由此与幼儿园老师有了更多的交集。
时隔多年,你们向我“汇报”孩子的种种趣闻仍然历历在目,你们为孩子的无私付出仿佛就在昨天。还记得,为使孩子尽快学会说话,你们不厌其烦地教着,他却始终只会喊妈妈,于是就有了你们独一无二的称呼“三妈妈、青妈妈……”冠上了妈妈的头衔,你们从此都在履行着妈妈的职责。
“豆豆妈妈”——那年冬天,孩子的两只耳朵因生冻疮又红又肿,你不声不响为孩子赶织了一顶毛线帽,焐暖了孩子的身子,更焐暖了我的心。
“干妈”——那次我和他爸都出差培训,是你带着孩子去你家三日游,好吃好喝盛情款待,他俨然成了你家的座上宾,当起了你的亲儿子。
“华妈妈”——孩子说你最懂他。这孩子,对车子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特殊情结,无论是挖土机还是汽车,都是一样的迷恋。于是人们常常在生活区的工地上看见你抱着孩子“欣赏”工程车的身影,有时候,你带着孩子坐上公交车来回于两个站之间,为的就是满足孩子恋车的那份小确幸。
“牛奶妈妈”——你这称呼太直观了,事实上,你给他的又何止是牛奶?小则棒棒糖,大则遥控车,你的小店分明就是孩子的“宝箱”。
……
类似的恩惠举不胜举,你们掏心掏肺地关心爱护着我的孩子,得到的却仅仅是孩子一声亲切的“妈妈”,一个深情的拥抱,而这些简单的回报却迷惑着你们甘心付出。当然,在孩子调皮捣蛋的时候,你们就收起妈妈般的温柔,用老师的严厉口吻批评教育孩子。多年如一日,用你们母爱般的温情、无私的爱心和老师的威严一直引领着孩子成长。
令人痛心的是,“曼玲妈妈、豆豆妈妈、草莓妈妈”被无情的病魔吞噬了生命,去了遥远的天国,在这素淡的日子,在心里默默焚上一抹素香,追忆你们,追忆与你们共度的那些欢愉的时光和悠远的记忆。
其实,在单位的生活岁月中,得到的帮助远不止这些,结识的亲人朋友也远不止她们。因为你们,生命中有太多的时光值得感怀,有太多的记忆值得珍藏。怀着无比感恩的心,驻足于这些永远也抹不去的温馨碎片里,徜徉在这些永远无法淡忘的感动瞬间,我总能汲取满满的正能量,快乐地工作,幸福地生活。
合上相册,万千感慨凝成一句朴素的话:感恩的心,感谢你们!这一切,我们会倍加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