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观祥
初冬,我去湖州途中,听一南浔通说,南浔有“湖丝之源、丝绸之邦”的美誉,曾有“四象八牛七十二金黄狗”的说法,据说家产超1000万两黄金的人家才能称象,超500万两的称牛,超100万两的称金黄狗。另外,南浔还有这样一首民谣:“刘家的银子,张家的才子,庞家的面子,顾家的房子”,这四大家族,即为南浔“四象”。
我们下榻的宾馆,正好在南浔古镇的边上,素来对古镇情有独钟的我,抽空约上几位好友,饱览了古镇享誉大江南北的“四象”故居。
我们一行首先来到“小莲庄”。小莲庄位于南浔镇南栅万古桥的西侧,为晚清南浔首富刘镛所建的私家花园。这座占地27亩,规模宏大的古典园林,始建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历经刘氏3代人,耗费40年时间,才得以建成。
小莲庄分为外园和内园,一步一景。移步换景,处处彰显着浓郁的江南韵味。外园以占地十亩的荷花池为中心,沿池筑有小巧古朴的亭台楼阁。这天,荷花池虽已是一片残荷,但游人如织,纷纷举着相机、手机,兴致勃勃地在拍摄残荷,也许大家都在拍一种残缺美。
小莲庄的名字,源于主人刘镛,刘镛因仰慕元末湖州籍大书画家赵孟頫所建的莲花庄,故而将自己的私人花园,命名为小莲庄。刘镛,是清代中晚期著名的商人、实业家、慈善家,南浔“四象”之首。据记载,刘氏家族的财富在最鼎盛时期,达到二千多万两白银,足足相当于现在的60亿身家。
从小莲庄出来,我们来到有“江南第一豪宅” 之称的张石铭故居。张石铭,出生于南浔古镇的一个富商家庭,其祖父张颂贤,是南浔古镇四位首富之一。而张家,据说曾拥有一千万两以上的银子。他的旧宅,占地6500平方米,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拥有中西式房间、客厅244间,整座旧宅有五落四进,建筑风格中西结合。
张石铭的豪宅,有人用“四绝”来形容。第一绝便是遍布旧宅内的东阳木雕。即便是一扇窗,都会用东阳木雕去制作。第二绝是砖雕,一些走廊的花窗,便是用精美的砖雕来装饰,每一块砖雕,都是一件珍贵的艺术品。第三绝是徽州石雕,图案主要是福禄寿、八仙过海等,历经风雨剥蚀,依旧清晰亮丽。第四绝是法国进口的彩色玻璃雕。用玻璃浮雕和颜色的搭配,构成一个色彩迷离的世界。
翻过一座石拱桥,沿河走一段青石板路后,我们到达“刘氏梯号” 。刘氏梯号的主人,是南浔“四象”之首,刘镛的第三个儿子刘梯青的私家住宅。刘梯青原名刘安生,号梯青,故取名为刘氏梯号。当地的老百姓,更喜称红房子,原因是里面的西式建筑,都是用红砖砌成的。
大厅为一中式厅堂,堂中悬挂着“崇德堂”匾额,两侧有抱柱联及画屏,正梁上有鎏金图案,轩廊、落地长窗等,均刻有精美吉祥图案。中部建筑以厅、堂、楼为主体,最有特点的是南、北部中式建筑,融入西欧罗马式建筑,以精美的砖雕、木雕、石雕见胜。 二厅堂中悬挂着“抱悫盒”匾额。宅后原辟一草地为网球场,一边角上饲养奶牛。现已成一近300平方米的花园,园内种树栽花,叠石为山。
我们一行,边走边议论,意犹未尽,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张静江故里。张静江(1877-1950),名增澄,字静江,佛号饮光,出身于南浔四大富豪之一的张家。
故居保持清代传统三进五间式建筑风格,一进有一厅五室,每进之间各有天井,每进一堂便递高一级,俗称步步高升。每进连有防火用的直式火巷。故居显露一种豪华、古朴、幽深的遗风。封火墙高于屋顶,坡面屋顶覆盖龙鳞般的小青瓦,屋檐口加盖既利排水,又能防风的滴水瓦。室内栋如鳞次,宛如宫殿。
南浔“四象”故居,我们作了近三小时的造访,饱览了她的古朴、典雅、自然之美,大家共同的感受是不虚此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