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记者 周珂
北干街道风情科创社区老年食堂内,用餐的张奶奶吃得正欢,“这里的饭菜口感清淡,还特意为我们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推出了10元老人套餐,有荤有素有蛋,真是营养又卫生。”进入宁围街道小宁萌托育园,一眼就能看到一周食谱和夏季幼儿保健小知识,家长还能够从监控中随时看到孩子的一举一动,“我们以打造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中心为标杆,专注于0—3岁优质日托、0—3岁家庭照护指导等服务。”
一个家庭,一老一小,两头牵挂,都是民生。以上两个场所,就是我区聚焦“一老”和“一小”,使“老有所养”“幼有所教”的生动实践。“老年食堂的运营成本比较高,但老年人的人均消费低,收支难以平衡。”杭州家乡园度假酒店有限公司总经理、区人大代表沈爱琴经营着百尺溇社区助老餐厅、燕子河社区助老餐厅,但难以盈利。“对老年人来说,天天吃上热乎饭是幸福晚年的底线,老年食堂我会一直做下去。”沈爱琴建议,老年食堂的服务主体应该是老年人,但需通过社会化运营,吸引社会人员前来就餐,才能实现收支平衡,有效促进老年食堂可持续发展。
睡眠呼吸监护仪、毫米波跌倒监测仪、挂绳式呼叫器……在宁围街道宁惠驿站的家庭养老床位样板间,安居守护场景应用全域覆盖。为让“身边”养老更安心,我区夯实“三边一云”(老年人身边、周边、床边、数字云)养老服务。比如以深化居家养老服务为例,通过安装门磁、烟感、气感、睡眠呼吸监测仪等“安居守护”套件,智慧养老呼叫中心7*24小时主动感知守护,6000余位高龄孤寡、独居老人纳入了守护对象,累计发现并处置居家安全隐患4700余次。
区人大常委会持续关注“一老一小”民生难题。社工委在常委会相关负责人的带领下,对全区“一老一小”全龄友好型社会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先后到区民政局、区卫健局等专题调研,并带领部分区人大代表、相关部门赴我区“一老一小”机构开展了实地走访。
职工带着孩子一同“上班”,每天实现“放心托”,这在萧山医院已成现实。作为全区首家企事业单位托育机构,萧山医院托育园宽敞明亮的两层楼内,保健室、母婴室、教室、配餐室等一应俱全。该机构聘请了具有专业资质的儿童教育集团开展日常运营,目前园内已开办两个班,提供40个托位。
解决0—3岁婴幼儿照护服务难题,直接关系共同富裕实现成色。区卫健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区全面构筑0—3岁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截至2022年7月底,全区总托位数6676个,每千人口拥有托位3.24个。
在参观了萧山医院托育园后,宁围街道人大工委主任来建来建议,要整合社会力量,多元发展幼儿园托班、企事业单位、社区统筹型、社会机构投办等托育模式。比如,倡导企事业单位开设针对职工子女的托育机构,在同步职工上下班时间的同时,也可为萧山留住人才。
前不久,区人大常委会召开了部分区人大代表、相关部门及科室分管负责人、养老协会和养老托幼机构负责人等参加的专题工作座谈会,全面掌握工作开展情况,多层次多角度听取意见建议。接下来,还将通过主任会议听取相关情况汇报,“养老托育健康发展事关民生福祉和发展全局,要增强信心、立足需求、形成合力,推动‘一老一小’服务提质增效。”区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