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乍虹
这是一个真实故事:一对加拿大的夫妇育有四个孩子,其中有三个孩子被确诊患有色素性视网膜炎,这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导致视力丧失或下降。为了给三个孩子的视觉记忆留下美好画面,今年3月,一家人离开加拿大去旅行。他们的旅程从纳米比亚开始,在那里他们接近了大象、斑马和长颈鹿,然后前往赞比亚和坦桑尼亚,再飞往土耳其,在那里他们待了一个月,这家人后来去了蒙古,然后又去了印度尼西亚。
看了此条新闻后,除了悲悯、感动之外,收获的是一份“活在当下”的意义。
活在当下看世界,这是一个普通的举动,但又是一个可以撼动人类灵魂的壮举。孩子眼里的世界是美好,但需要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没能给孩子带来一双明亮的眼睛,这是一种遗憾和无奈,但在孩子有限的眼明期内让他们看世界却成了这对夫妇最想做的事情。
几年前在南江公园里多次见到同样一个场景:一位年过古稀的老妇用车子推着瘫痪无知觉大约年近五十的儿子,看风景,享受阳光和空气的滋润,只要自己身体允许她每周必做一两次。在她朴素的情怀中是失去了知觉的孩子仍然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他有权利看看美好的世界。
无独有偶,多年前我在城区一家医院的针灸室里见到过一位母亲推着四十多岁的儿子来做针灸,儿子是因车祸呈植物人状态,车祸两年后妻儿离他而去,老母亲独自担负起了照顾他的起居。当有人告诉这位母亲城区有一家医院的针灸医生医技高超,可以去试试,面对这位母亲的执着,医生破例留下了他,但医生心里清楚如此病状要达到恢复意识能站起来的效果除非出现奇迹。但这位母亲雷打不动每周三天推着儿子去针灸,当儿子的脸部或四肢表现出的一丁点儿的反应都成为这位母亲巨大的惊喜,尽管现代医学没法让他儿子站起来、能说话、会思想,“但只要他活着一天,就要给他一天的希望”,这是一位普通母亲的执着。已经过去多年了,据经常去这家医院看病的人说,这个母亲的坚持仍然继续着。
见到这样的新闻和现实中的场景,每次都会被感动,对活着的意义有进一步的思考。许多人的一生没有那么一帆风顺,会经历种种苦难,“活在当下”对于这些人来说或许是一种无奈,当你的眼睛即将失明时,看世界就成为最奢侈的事情,不珍惜今天看见的世界,也许明天就什么都看不见了;当针灸能让无意识的病人能够眨一下眼睛的时候,当下就是你最慰藉的一刻;一位98岁才离世的老人在人生的最后时刻常说一句话“当我每天清晨醒来时,就暗自告诉自己得快乐享受这难得的好时光”……如此这般,“活在当下”应该归咎于一种人生的态度。
“活在当下”几乎成了一句流行语,但未必是一句励志语,“不念过去,不畏将来”才是“活在当下”的态度。有些人将“活在当下”理解为该吃吃,该喝喝,该干吗就干吗,感觉当下,注重当下,享受当下。如此这般以“活在当下”为借口的“就地躺平”,就有偷换概念或不思进取消极生活的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