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1月19日 星期五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1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河上全力打造“产城人文”深度融合发展的 现代化镇域样板

  ■文/记者 龚洁  

  通讯员 韩惠娜

  图片由河上镇提供

  萧山南部的河上镇,正演绎着生机盎然的美丽嬗变。

  站在新年之始回望,过去一年的开拓进取、奋勇争先历历在目。2023年,河上镇聚焦打造高质量产业、全方位美丽、多元化共富、现代化治理、新时代铁军“五大新标杆”,推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新突破。

  品读河上,产业与发展“共进”,景区与全域“共美”、人文与旅游“共融”、乡村与生活“共生”的品质之城正在向我们走来,“产城人文”深度融合发展的现代化镇域样板蓝图正徐徐展现。

  产业兴:打造核心竞争力

  追梦,奔跑,一刻不停。

  这是深耕河上镇14年的科百特的发展写照。从一个7人创业团队成长为世界先进的创新型膜过滤企业,科百特用创新点亮了产值持续攀升的“膜”法。

  在2023年,科百特的“膜力”继续。5月份,膜材料小镇启动建设。小镇向着自己的目标,正以“135”分步式推进:即1年变“膜”样,2023年重点开展道路提升、立面改造、设施配套和环境营造等;3年塑“膜”力,招引重大项目,探索“总部注册在小镇、部分生产基地在周边”等模式,产值规模达到200亿元;5年亮“膜”牌,向北进一步拓展小镇空间范围,产值规模达500亿元。

  仅仅半年时间里,依托科百特打造的验证中心、除病毒验证实验室等研发平台落地,规模达10亿元的膜材料产业引导基金正式成立,小镇初步构建起科研生态,并落地科百特半导体超纯氟材料及部件产业化项目、金黄百耐一次性生物反应袋项目等7个项目。2023年,膜材料小镇获评省级小微企业园三星级A档,列入首批市级“一园一主业”特色产业平台创建名单。

  这样的“膜速”,河上有雄心,更有底气和信心。在新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河上镇将腾笼换鸟放到了重要位置。2023年,在前期已经腾换租赁200亩土地用于科百特的新增项目基础上,河上镇又收购400余亩工业用地,为膜材料上下游产业入驻腾出了发展空间。

  目前,河上镇基本形成以新材料产业为主导、高端装备和绿色包装为补充的产业机构,新材料产业增加值占比达73%。

  产业的不断优化,也让河上镇的经济发展一路高歌猛进。去年1—11月,全镇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24.44亿元,同比增长9.9%,总量位列全区镇街第三;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2.5亿元,占比91.9%,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18亿元,占比73.7%。

  不止于破局当下,更在于放眼未来。“‘产业’已然成为了河上的标签,也是河上在全区镇街激烈竞逐中脱颖而出的核心竞争力、最大增长值,我们将牢牢扭住产业高质量发展这个关键不动摇,着力推动经济‘量’‘质’齐升,奏响新时代发展最强音。”该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融合美:提升“流量”辨识度

  全域环境整治,一个个乡村华丽变身;风景催生业态,一处处美丽经济风生水起。

  天气好的周末,河上镇的星空小镇里人流如织,在青山绿水间欢笑声不断回荡着。“没想到家门口就有这么好玩的乐园,来这里既放松的心情,也收获了快乐。”岳小姐和朋友们这样说道。

  东山星空小镇是河上发展乡村旅游实现乡村振兴的点睛之作,园区占地700多亩,是主营青少年体育运动、亲子户外体验、户外拓展体验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基地,内部设有射箭、复古绿皮火车、蹦蹦云、骑马、云端玻璃漂流、竹海飞天魔毯、彩虹滑道、UTV越野、空中自行车、步步惊心、高空滑索、水上闯关、竹海卡丁车、丛林穿越、真人CS、萌宠乐园等大型游乐项目。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视线再转到三联村,蓝天、白云,竹海、溪流,冬日的村庄显得有些安静,而一到夏天,这里则是另一番景象。因为华东最刺激的漂流之一——龙出没漂流就在这个村庄。夏日里,坐上皮筏艇,荡漾在清澈的山泉水中,与好友家人在水流中顺势而下,感受“水上过山车”的快感,漂流过程中百转千回,让人流连忘返。

  河上着力“全域景区化”,打通镇与村、村与村之间的美丽边界,还借着亚运东风实现城乡风貌蝶变,进一步打通美丽资源到美丽经济的转换通道。去年,该镇还出台了《萧山区河上镇推进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实施意见》,推动农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加快文旅项目迭代升级,将河上散落的各村资源串珠成线,打造农文旅融合的新范本。

  融合美,美在旖旎的生态,更美在深厚的文化。

  2023年,对于河上的文化来说,是值得被铭记的一年。非遗文化实现历史性突破,国家级非遗《河上龙灯胜会》亮相杭州第四届亚残运会开幕式暖场环节。“非遗的力量真的很强大,它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贵遗产,更是民族文化的根和魂。我们也想通过亚洲盛会,展示浙江的非遗,杭州的非遗,萧山河上的非遗,让这一‘国遗’可以保护传承下去。”河上的这条“龙”已经从乡村舞到了世界。

  在非遗文化大放异彩的同时,河上也注重打造品质文化生活圈”,持续深化文化惠民品牌建设,不断致力于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河上镇伟民村的王阿姨表示,听课学艺、阅览学习、看展打卡等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活成了村民们钟爱的新风尚。一年来,河上镇累积开展文化礼堂活动200余场次。

  民生优:

  点亮幸福暖色调

  中午11点,河上镇众联村的老年食堂里已经散发出阵阵饭菜香,马关虎和他的老伙伴们,有说有笑迈进了门。“今天有油豆腐烧肉,这个好,入味又下饭。”他和几个老年人一起坐下来,都不用自己动手,老年食堂的志愿者就把饭菜端到了大家面前。外面阳光正好,屋里大家吃着热腾腾的午饭、聊着天,又是一段惬意的中午时光。

  一直以来,河上镇把打造“家门口的幸福”作为重要落脚点,聚焦“老有颐养、学有优教、幼有善育、弱有众扶”等重点领域,健全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将完善“硬设施”与优化“软服务”相结合,稳稳地托住百姓幸福生活。去年,伟民村、东山村、长春社区成为创建市级示范型幼儿成长驿站,溪头村成功创建浙江省卫生样板村。

  多措并举,让民生实事落实有方,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这是河上镇给群众的“承诺”。每一件民生实事都是关乎民生,提早谋划,尽快实施,落实到位,高标准做好普惠型、兜底性公益民生设施建设,让民生实事真正惠民。

  通过美丽蝶变,项目引进,河上镇一个个村落找到了“诗与远方”。如何让村庄“筋骨强健”起来,成为了镇级和村级思考的重点,也是更好保障民生的强有力支撑。河上镇积极破题解难,通过村企共建、强村公司、共富工坊等多种形式,增强村级自我造血功能。2023年新落地璇山下绿投康养、稻田养虾慈善共富基地等共富项目4个。用心用情地投入与付出,也让村庄尝到了甜头——预计全年村集体经营性总收入可实现2320万元,同比增长30%以上,11个村经营性收入超150万元。

  提升百姓的幸福感,更少不了平安的基石。一方面,河上镇深化“大平安”工作机制,走深走实“除险保安”,做精做细社会治理,并协同智治精准发力,夯实了平安的大环境。另一方面,河上镇领先的“五和众联2.0”治理模式成为了共创和谐环境的“大功臣”。目前,已实现16个村社全覆盖,共有志愿者3055人,累积发布志愿服务项目1300余个,认领率100%。这样的制度化管理,将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落到实处,既汇聚了民力,又赢得了民心,极大地激发了村民建设家园的内在动力。

  一座城镇的温度,在于每个人的“呼声”都能被及时回应。河上正通过统筹提升农村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两会 视点
   第04版:专题
   第05版:专题
   第06版:专题
   第07版:专题
   第08版:专题
   第12版:专题
   第13版:专题
   第14版:专题
   第15版:专题
   第16版:专题
   第17版:专题
   第18版:专题
   第19版:专题
   第20版:专题
   第21版:专题
   第22版:专题
   第23版:专题
   第24版:专题
   第26版:广告
   第28版:综合
   第30版:文化 漫谈
   第31版:财经
   第32版:专题
河上全力打造“产城人文”深度融合发展的 现代化镇域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