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评论员 傅小慵
短短3天,原百度副总裁璩静着实体验了一把网络主流民意的威力了。
5月7日,璩静以“我是璩静”为名,在抖音上甩出一番趾高气扬的职场狼性发言:“员工闹分手提离职我秒批,为什么要考虑员工的家庭……我又不是她婆婆,我主要考虑的是她能不能在她的岗位,及时给我交付结果……”
不料,短短几秒发言很快在社交平台发酵,甚至一度引发百度公司的股价下滑。戏剧性转折很快来了,据澎湃新闻报道,5月9日璩静已从百度公司离职。好吧,这下,自己离职也被“秒批”了!
互联网平台虽然是虚拟空间,但活跃在上面的都是有血有肉的人。也许,挂了网名的个性化发言大部分掀不起什么舆情风浪或公关危机,但叠加了一些指向性代号和敏感元素后,就很可能会引发非典型的个人和公司公关危机。
担任百度公关第一人的璩静,本来上抖音发视频可能是想为公司带来流量和关注度的,结果却因为发言太“狼性”,激惹出了意料之外的反向效果。
如果我们将无数大中小企业组成的职场,看作是一个森林,那么不同企业的管理法则犹如不同的动物。其中会有性情温顺的麋鹿、兔子,有狡黠的狐狸,也会有老虎、狮子和狼。不同的管理法则在特定的职场环境起效,总体来看,一个森林整体上是倾向于和谐的、宁静的、互助互利的。
笔者认为,我们的职场也是如此。虽然一个企业并不是慈善机构,不可能照顾到每个人的小情绪波动,但整体面向来看,企业运营的主流声音一定是希望和谐的、有情的、共赢的。
日本企业家稻盛和夫出过《心法》《活法》等多本经营管理书籍,他曾说过:“公司的存在,不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个人抱负,而是为了守护员工的生活,给他们带来幸福的人生。这才是公司的使命,这才是企业经营的意义。悟到这一点,下定这个决心时,我如释重负,犹如拨云见日一般,心中透亮了起来。于是,我心思一转,确定了公司的使命:追求全体员工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幸福。”
稻盛和夫先生在企业经营上崇尚的“敬天爱人”的利他哲学,或许是一个比较高的层面,但从一些常青企业的实践来看,这个观点确实是企业避免衰亡的正向哲学态度。
任何一个企业,都是由员工组成的。任何一个员工,不仅处在社会关系里,也处在家庭关系之中。从前的国有企业普遍有大包大揽的员工“大家长”设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家长”设定基本弱化为谋生单位的设定,员工与企业的情感捆绑度少了很多,但崇尚人文关怀的理念、人性化的管理法则依然适用于绝大多数企业。
事实上,劳动关系和谐是企业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基石。14年前,传化集团的和谐劳动关系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注和重要批示,成为全国民营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典型样本。徐冠巨曾提到:“共同富裕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命运共同体,将企业发展和职工发展相一致。”
由此可见,企业看得见的是产品、科技、利润,看不见的是人心、文化。只有足够的人文关怀,才能激发个人服务企业的潜力,也会为企业赢得口碑。
“狼性”、“冷面”的职场态度,可能会有适用的企业,但从璩静事件来看,期盼企业关注员工情绪价值、强调个人感受的思想依旧牢牢占据着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