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靳林杰
没错,今年上半年最火的水果,当属“蕉绿”。
曾经“非黄难卖”的香蕉,在最近这段时间,反而绿出了身价。该款香蕉原本是一款“苹果蕉”,个头不大,一整串一整串的,还曾因其外观矮胖,被称为香蕉届的“小黄人”。但如今,将还是绿油油的整串香蕉搬进办公室,还拿个花瓶养着,似乎成了当下不少年轻人正在尝试的事情。
有贴心的卖家为“蕉绿”写好了一份说明书,将其定位为一款情绪价值产品。说明书写道,这不仅仅是一串待熟的香蕉,更是一棵许愿树,你还可以挂上“禁止蕉绿(焦虑)”等字样的指示牌,缓解工作带来的情绪焦虑,也等待香蕉变黄,愿望实现。总之,寓意极好。
这年头,追求美好寓意的事物,已经成为当下年轻人“为自己解压,与压力和解”的“秘方”。除了目前最火的“禁止蕉绿”,此前还有“梅(没)有烦恼”“好事花(发)生”等各种巧用谐音的“人造词汇”火进人们心里。
而这一波“蕉绿”的爆火,也有明显营销的痕迹,是聪明的商家把还未全熟的苹果蕉和当下打工人的“焦虑感”联系到一起,再加之某些大V的直播助力,让这串“蕉绿”的销量能够迅速增长。
但归根结底,这种行为艺术的确是迎合了当下不少年轻人的内心所需,是应景的,所以才能火起来。
对于不少年轻人来说,不过花上一杯咖啡钱买一串香蕉,就可以收获满满的精神动能,何乐而不为。“蕉绿”能在今年上半年成为水果届的“新晋网红”,说白了,是道出了当下很多人的精神状态——他们往往都渴望能够拥有自己的职场解压方法。于是,低成本的“蕉绿”成了不错的选择。办公桌上放一串香蕉,绿的时候是很好打理的绿植,忙的时候瞄上一眼,还能有视觉上解压的作用,而等到香蕉黄了,则更是可以“吃掉蕉绿”。
事实上,这届年轻人,也的确是会玩“蕉绿”的。目前在办公室最流行的“蕉绿”玩法,就是在香蕉还是绿色的时候,就让周围同事们前来认领,领走自己那根“蕉绿”,先签上名字,再写上“禁止蕉绿”等字眼,等到香蕉成熟,认领者摘走自己的香蕉,并把“蕉绿”吃光光。
如果要问,“蕉绿”能治好这届年轻人的职场焦虑吗?显然不能。但借此在短时间里缓解焦虑,还是有一定可行性的。更何况最终吃掉那根自己的香蕉,寓意“让焦虑消失”,某种程度上体现的就是许多年轻人赶走职场焦虑的行动。
“蕉绿”最大的价值,便是其提供的情绪价值。它不像是普通的办公室绿植,只能观赏而不能吃,它不仅能在短时间里提供观赏价值,还能提供更有力量的情绪价值。如此看来,消费的意义被拔高了,最初只是花了一点钱而已,收获的却是一种情绪上的慰藉和情感上的共鸣。
在这个互联网时代,“蕉绿”在打工人情绪中走向火爆。这会让人想问,当“蕉绿”的网红光环褪去,下一个缓解情绪焦虑的窗口又在哪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