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4日 星期二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退休档”也能成为乡村发展“大力量”

  ■本报评论员  林青颖

  最近,萧山区河上镇东山村一位五十多岁的阿姨许红梅突然火出圈,她不仅在退休的年纪选择跨界创业,进入当下的互联网“风口”——直播带货,还在4年间,让当地特色农产品销售额突破200多万元,带动了整个村的发展。

  可以说,这位阿姨打破了社会大众对退休人士再就业的刻板印象。往常提及此类人群,人们总会下意识想到他们是去做保安、保姆或保洁之类的工作,付出体力劳动,拿着不高的工资。

  而近年来,得益于互联网的发展,直播行业呈现出一片火热景象,尤其是坐落于田野上的乡村直播,成为当下非常受欢迎的直播类型之一。村民变主播,土特产变“网红”产品,在此情形下,直播带货不再是年轻人的专利,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加入其中,走出了一条就业创业的新路子。

  观察两者的关系后,其实可以发现,在这个行业赛道上,中老年主播与乡村直播行业彼此成就,谁也离不开谁。

  一方面,乡村直播行业想要发展,关键就在人才。从田野间生长起来的老一辈人,是网络直播中一股清新力量。中老年主播身上蕴藏着很大的社会和商业价值,他们本身就对农产品极为熟悉,加之自身年龄赋予的亲和力,坐在直播间里,就像是父母长辈在聊天,输出的内容十分“接地气”。

  以许红梅为代表,萧山还有不少类似的“网红”中老年主播。如益农镇的“二师兄”袁国锋,凭借着丰富的花卉知识、养花技巧以及各种有趣小故事,在抖音平台收获了超17万粉丝;再说所前镇做茶叶生意的王月祥,靠着农产品直播间,带火了三泉王村的茶叶……站在镜头前的他们,无形中改变了当下的网络文化,向社会传递了更多质朴的能量,让更多人关注到乡村生活。

  另一方面,中老年主播们也需要乡村直播的平台和支持。作为一种新业态、新模式,许多中老年主播对直播玩法尚不熟悉,缺乏表达能力以及设备、技术等,且对于网络流量,谁也没法预料其未来走向,靠自己“挣流量”,的确是难上加难。这便需要政府部门及相关团体出面,通过增加培训、推出奖励制度、加大曝光等方式,让“流量”向乡村主播倾斜。

  主播干着有激情、有信心,也会更有力助推乡村发展。去年,萧山联合直播行业的头部企业无忧传媒发布了“蒲公英—云上共富”行动计划,通过企业、政府两双手,共同推进乡村直播人才事业,进而赋能乡村产业发展。

  在乡村振兴路上,中老年主播作为其中一股“大能量”,大有可为。我们也要正视到,当更多主播登上这个大舞台,势必会带来乡村直播业态的新一轮升级。在此过程中,产品质量、内容风险、主播的过度商业化等问题依旧是需要注意的。

  但风险并不可怕,相信随着市场机制越来越完善,更多的老年人也能在直播行业里大放异彩,拥有一个幸福的退休晚年。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评
   第04版:综合
   第05版:天下
   第06版:新媒+
   第07版:公益
   第08版:文化 悦读
企业家的滤镜,看穿与否在你我
璩静离职被“秒批”是主流舆论的胜利
“退休档”也能成为乡村发展“大力量”
“蕉绿”治好了这届年轻人的职场焦虑?
“一次挂号管三天”,为这样的改革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