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1月12日 星期二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特殊时期,“平安”才是最大的年味

■本报评论员 俞海波

  2021年的春节,也许是一个平静的春节。

  日前,浙江省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冬春季及春节期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春节期间尽可能减少人员聚集和流动,提倡家庭聚会聚餐等控制在10人以下,倡导省内过年等。杭州等地还发出倡议书,倡导用人单位根据生产需要,统筹安排休假、错峰出行;呼吁外来工作者留在本地过年,远程拜年。

  已有科学研究表明,冬季低温环境比较适宜新冠病毒生存。这个冬天对我国而言,是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期。当前,境外新冠肺炎疫情还在持续蔓延,国内一些地方也出现了本地病例,疫情防控工作容不得半点懈怠,取得胜利还需要时间。今年春节是疫情防控的关键节点,自觉配合防疫要求和过节建议,是对自己负责,对家人负责,更是对社会负责。热热闹闹的春节当然好,不那么热闹的春节也还是要过啊。

  特别要注意的是“提前”过的春节。萧山东片有一个风俗,叫做预约式年夜饭,还上过热搜。具体来说,就是一般自10月份起,亲戚之间开始走动吃年夜饭,轮流大办宴席,今天上你家,明天上我家。东片人普遍亲戚较多,往往要吃到春节前才走遍亲戚。如此一来,不光一起吃了年夜饭,连年也拜过了,春节假期便可自由安排,比如全家出游等等。在目前形势下,家族聚餐显然已不合时宜,为了安全考虑,希望群众响应倡议,暂停大规模年夜饭聚餐。这事往小了说,多人聚集始终是有风险的;往大了说,家国一体,疫情防控也需要群众出一份力。

  没了这些习俗,好像没啥年味了?如果说年味是一个装满了各种元素的箱子,那么压箱底的一定是“平安”。萧山人过年的祈福仪式,排第一位的永远是家人平安,岁岁平安。中国传统里,“平安”是很珍贵的字眼。所谓家书抵万金,家书,就是指报平安的信。“朝来有家信,稚子报平安。”一纸飞笺,可以稍稍安抚父母亲人无尽的担心和牵挂,其背后的亲情不言而喻。这个春节,能阖家团圆当然很圆满,无法陪伴家人的也可以通过通信工具视频共聚,向家人报个平安。

  我们也还记得,过去的2020年,“平安”是如何来之不易,靠多少人拼尽全力换来的。而此时此刻,依然还有一大批人在前线奋战,只为了我们能平安度过这个特殊时期。感谢在抗疫前线守护我们的勇敢的同胞,期盼他们百毒不侵,平安归来。

  民间传说“年”是一种凶兽,过年即是降伏凶兽,获得平安。或许新冠病毒就是这样一种“凶兽”,最后一定会被人类降伏。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我们总会等来那个春暖花开的时候。

  当前正是特殊时期,我们要积极响应各级提出的防疫要求和过节倡议,从每个人做起,过一个平安、健康的春节。请谨记,“平安”才是最大的年味!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湘论
   第04版:亚运
   第05版:专版
   第06版:镇街
   第07版:民生
   第08版:汽车周刊
特殊时期,“平安”才是最大的年味
汇聚奋进新时代的慈善力量
校园“智慧安防” 值得点赞
如此“验证”
老宅保护和文化传承应“双赢”
“一地双收”既是创新也是担当
“地铁坐到站,公交送回家”的民生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