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萧山湘湖边一座百年老宅“时园”化身艺术客厅,向所有人开放、交流,今后更将不定期举办展览等活动,同时也会开展面向大众的文化活动,让更多市民走近艺术,让艺术更好地融入生活。
老宅保护,向来是一个难题。萧山区在这方面很早就开始研究、谋划,现在更是勇开先河,创造性地在百年老宅中落实设立文化传承基地的举措,使得老宅的修缮、维护经费纳入政府规划,老宅保护和文化传承难题迎刃而解,实现“双赢”。
老宅的气质契合文化传承的特点。老宅那厚重的历史感、沧桑感,那上了年纪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无不述说着年代的故事,各个时代的文化在它身上留下了深深的岁月痕迹。在古色古香的老宅中,闻着悠悠的书香,听着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不知不觉间,完成了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从形到意,完美契合。
文化传承反哺老宅精神。老宅都是有精气神的,每一座老宅都是一首诗,一首歌,都是一个流动跳跃的音符,诉说着与生俱来的故事。现在将各流派艺术家、各种艺术展引进老宅来,装修材料、装饰风格都向艺术元素集聚,老宅因艺术而美,因艺术而焕发生机。
老宅保护目前往往受制于文物认定、经费支出、认识不一、用途不广、维护困难等因素的影响。老宅拆一座少一座,少一座就少一个精神家园。面对老宅,我们首先想到的不应该是大拆大建,而是如何利用现有条件,整合资源,因地制宜将其变成一座功能实用的建筑。保护老宅,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萧山有关部门带了一个好头,我们相信,这个好头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使得越来越多的老宅,在更多有知识、有抱负的团体和个人手中,重新焕发勃勃生机。
“时园之内,壶中天地宽,宽的是人心;时园之外,湖中日月长,长的是文脉。”来到时园感受老宅与文脉的天人合一,收获的何止是快乐。
(社会评论员 金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