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2日 星期二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越剧《新龙门客栈》 为什么火了?

  ■本报评论员 李小玉

  越剧《新龙门客栈》改编自同名经典武侠电影作品,自今年3月首演以来,赢得了不少好口碑。记者月初通过各票务网站、软件发现,从月初至本月底的不同票价均已售罄。《新龙门客栈》为何一票难求?究竟创新在哪儿?

  31岁反串小生陈丽君凭借风度翩翩的气质圈粉无数,外表秀丽、气质优雅、表演娴熟,再加上与搭档李云霄之间不可抗拒的化学反应,得到了许多年轻观众的追捧,在小红书、微博等社交平台掀起了一阵“越剧热”。

  萧山农村有时会请来嵊州的戏班子,但现场观众多为大伯大妈,即便是音响开得震天响,也实在激不起年轻人的兴趣,只会觉得“好扰民啊”。

  与许多传统艺术形式一样,越剧也面临着年轻观众兴趣日益减少的问题,直到这部开创性的《新龙门客栈》打破了这一魔咒。

  与以往越剧不同,《新龙门客栈》被分类为沉浸式戏剧,它的特点就是身临其境。

  《新龙门客栈》有点像《不眠之夜》,把剧场变成了布满机关暗道的客栈,舞台和观众融为一体。不仅加强了观众与演员的互动性,还提升了戏曲的易理解度,有人会被选中参与剧情,从“看戏人”成为“入戏者”:帮千户大人认人头、去门外送东西、给老板娘金镶玉送喜糖等等。

  从网友留言可以发现,他们在同样的《新龙门客栈》,有着不同的感触:兀自情深,终是无言;除了期待已久的“玉面修罗”陈丽君,其他角色也特别鲜活出彩,在新龙门客栈感受到了炙热的江湖浪漫;这简直是体验感爆棚的一次演出,演员唱腔、做工、扮相俱佳,130分钟的时长不知不觉就过去了;《新龙门客栈》的剧情和台词设计,在不破坏古代剧情的前提下,又多了一点新颖的巧思,看一万遍都不会腻……

  除了身临其境,整个主创团队以相对年轻的成员为主,包括 85后导演、95后编剧、90后舞美设计师,借鉴了音乐剧的社招方式,“社招组”演员有些是爱好者和在校学生。从故事情节、服饰妆容、舞台灯光、舞台设计等每个细节入手,让一切更贴近年轻观众,更吸引年轻观众。

  除此之外,在剧情方面,《新龙门客栈》在保留原著剧情及气质的前提下,加入了现代年轻人对于“江湖”“侠义”“恩怨情仇”的思考,以年轻人的视角诠释了“武侠”一词,让现代化思维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了越剧的传统中。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新龙门客栈》的成功,为后人带来更多创新的动力,萧山花边与亚运的结合、非遗木雕与《西游记》的结合……传统与现代结合的例子日益增多。我们不能一味地把非遗看成“老技艺”,而应把它当成“底气”,不断探索文化底蕴,创新文化产业。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评
   第04版:综合
   第05版:专题
   第06版:天下
   第07版:文化 悦读
   第08版:专题
盘活地摊经济 需要更多暖心举措
越剧《新龙门客栈》 为什么火了?
杜绝假唱 不能只靠监管
用AI“造谣”要警惕
让茶出圈带飞茶经济
“网红”需要高门槛 有真本事才配拥有高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