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1月19日 星期五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1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区交通运输局: 以综合大交通为萧山高质量发展“铺路搭桥”

  ■文/首席记者  黄婷 通讯员  方嘉懿   图片由区交通运输局提供

  成绩,是担当作为干出来的。

  全面启动综合交通“补链强链”行动,开工建设地铁四期(萧山段)、104国道杭州河庄至衙前段等6个重大交通项目;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交通共富指数保持全省第一……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回顾过去一年工作,肯定了交通运输领域取得的成绩,让人倍受鼓舞、倍感振奋。

  公路成网、铁路密布,高铁飞驰、飞机翱翔,城市高架纵横、乡村一路繁花……过去一年,在区委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关心、支持、监督下,萧山交通人有诺必践、担当实干,积极实施综合交通补链强链行动,大力推动我区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夯实了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根基。

  回首2023

  争做能级提升“排头兵”

  2023年全区综合交通建设完成投资40.28亿,完成投资率101.1%;104国道杭州河庄至衙前段、临浦快速路先行工程、彩虹大道东延工程、义大路改造工程(二期)、保税大道、机场东路益农先行段、新港路等项目陆续开工;国家级航运工程新坝二期船闸工程于2023年3月正式开工;地铁四期进入征迁攻坚阶段,萧山段20个站点均已进场施工……

  认真谋划重大项目、奋力冲刺在建项目。钱江潮、湘湖畔,一张四通八达的交通网越织越密,“幸福路”越走越畅。

  这一切,得益于萧山启动实施的综合交通“补链强链”专项行动,按下了交通建设的“快进键”、跑出“加速度”。

  2023年3月,我区召开加快交通强国示范城市建设暨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推进大会,正式开启了新一轮交通建设计划。“新一轮交通建设行动,将以服务萧山高质量发展为目标,聚焦航空、公路、轨道、水运等多维交通领域,努力破解萧山资源路、产业路发展瓶颈,构建萧山水陆立体综合交通新格局。”区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而这一切,都将指向更美好的未来:力争到2027年,萧山枢纽能级得到显著提升,内畅外联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基本建成。到2035年,基本实现一流设施、一流技术、一流管理、一流服务的交通运输体系,萧山交通运输综合实力、创新能力、治理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走在前列。

  勇当亚运保障“先锋队”

  高质量的路域环境对丰富城市街景、美化市容市貌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2023年是决胜亚运年,区交通运输局以国际盛会为契机,全力打响亚运重点项目、高标准推进两路两侧环境整治,坚决完成交通畅行保障。

  聚焦道路保洁、公路绿化、道路标志标线,我区对所辖的7条总长28.08公里亚运通勤线路开展“洁化、美化、绿化”工作,畅通城区“经脉”,让沿线绿意更甚、颜值更佳。

  从城区道路向外延伸,作为城市形象重要展示窗口,我区全力以赴做好萧山东、萧山南、新街、义桥等8个高速入城口整治提升工作,对重点节点门户新乡进行全面改造、提档升级,设置多个大中型立体花坛、挂花摆花及公共艺术品,营造亚运主题景观,提升城市环境和城市城市面貌。

  随着亚运会盛大开幕,区交通运输局全力保障亚运火炬接力、亚运开闭幕式、亚残火炬接力和开闭幕式、涉外运动员接待饭店等各项运输任务,共计调派客运车1177两次,运送涉亚人员2万5千余人次,调度出租汽车800班次,实现“零事故、零投诉、零延误”,为亚(残)运会提供高质量、高水平运输服务。

  “在亚运会期间,我们还细化了停车场服务保障措施,为驾驶员、志愿者们和外来旅客提供24小时热水、免费充饥食物和舒适休息区域。同时全面提升交通服务水平,开展行业英语口语培训,彰显萧山服务窗口担当。”区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当好民生服务“答卷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而交通,一直以来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官”,畅行的交通环境不仅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形象,同时也直接影响到市民生活的幸福感。

  2023年,我区完成市民生实事新辟优化城乡公交路线6条,实施响应式停靠公交5条;新建和改造公共领域新能源汽车充电桩24个;完成城区交通堵点治理5个。完成区民生实事新增优化地铁接驳公交线路5条,城乡公交线路15条。

  随着如今杭城一体化推进,越来越多新杭州人选择居住跨江生活,居住在萧山、上班在杭州,如何保障早晚通勤,成为公交民生实事推进的重要目标。“聚焦‘民声’,今年,我们积极推进‘公交六进’工作,围绕‘小区、学校、园区、医院、中心、企业’人流密集场景,推进公交单元化治理。”

  以钱江世纪城为例,早晚高峰潮汐特征明显,公交优化成为该区域市民出行的迫切需求。在进行单元化治理后,开设的777路完美涵盖了“地铁接驳+生活通勤+休闲散心”等功能,串联起钱江世纪城与湘湖景区,沿线覆盖30多个住宅小区,串联起地铁1、2、5、6、7号线,可“一线直达”湘湖景区和亚洲花卉主题园,极大方便了萧山南北两地居民出行。

  如今,“世纪城”“临浦”两个片区的线网优化工作已全部完成,通过合理优化地面公交线路,不断打通交通微循环,形成以地铁线路为骨架、公交围绕地铁站点延伸服务。 下一步,区交通运输局将在定制班线、延伸线路,升级服务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区域内个性化特色公交服务,进一步扩大精准化出行服务覆盖范围,不断满足市民群众个性化出行需求。

  敢为乡村振兴“先行者”

  擘画萧山高质量转型发展蓝图,既要率先打通国道、省道等对外交通的“大动脉”,又要大力畅通农村公路、物流运输等体内交通的“毛细血管”。

  公路通,来自山林深处的瓜果蔬菜纷纷走上广大市民的餐桌,特色产品、山乡文化纷纷“走出去”,旅游、物流、邮政快递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2023年,我区以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为抓手,通过拓宽“乡间路”、疏通“梗阻路”、补齐“断头路”等举措,完善农村道路交通网,竭力实现从“村村通”延展到“户户达”。

  “四好农村路”的连续推进,也让村民告别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苦日子,为我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交通基础。

  “村里的路修宽、修平整了,乡村和城里居住一样舒服。”对于居住在萧山南片的村民来说,这些年最直观的变化就是路变好了,不仅出行更便捷了,而且村民们致富的劲头更足了。种植农产品、养鸡养鸭,谁也不用再为交通不便农产品运不出去而发愁。

  “为民交通”的目标还不止于此。去年我区积极做好客货邮融合发展工作,完成省级民生实事,开通南片客货邮专线(楼塔)线路,新增综合性服务站点3个,超额完成省民生实事“1线2点”任务,完成率150%。

  “通过建立客货邮专线,成立乡村综合性服务站点,力求做到人、车、路、站、企有机衔接。借‘四好农村路’之光,打造区、镇、村三级物流运输体系,实现‘一站多能’,既能把本地土特产品销售出去,为乡(镇)居民提供物流运输便捷服务,又可以科学引导客运企业生存发展,推动客货融合、互惠共赢,助力乡村振兴。”区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展望2024

  市委常委、区委书记王敏在区委十六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上强调:“要建设产城融合样板区,加快‘四横五纵一连’综合立体交通路网建设。”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区交通运输系统无疑承载着艰巨的使命任务,打造综合立体交通势在必行。

  “新的一年,我们将牢牢把握我区奋力打造‘产城人文’深度融合的中国式现代化区(县)域范例总目标,以‘三大攻坚’为突破口,加快在后亚运时代打开创新驱动、改革突破、共富提质新通道,不断探索可持续交通体系在萧山扎实落实、深入推进的路径,实现我区交通高质量、高效率、更公平、更安全的发展。”区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2024年是全面开启后亚运时代发展新阶段的起步之年。交通被视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开路先锋。那么,如何开好路、起好步、当好这一先锋?

  新的一年,区交通运输局将紧紧围绕“加快实施交通强国战略”为中心,全力实施基础设施补强、运输服务提质、改革创新攻坚、交通整体智治、党建引领赋能“五大行动”,全力打造一个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包容、韧性的可持续交通体系。

  萧山交通的未来,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将坚持推进综合交通‘补链强链’行动,确保‘交通强省’重点项目顺利推进;继续谋划好、实施好交通领域民生实事,不断推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进一步擦亮‘四好农村路’金名片;高质量推进‘一网通办’等工作落地落实,推动交通领域生产方式绿色转型;着力推进交通数字化、信息化,确保交通运输行业健康有序稳定发展;同频共振唱响‘红领交通·路域畅通’党建品牌,深化‘清廉交通’建设。”上述负责人表示。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两会 视点
   第04版:专题
   第05版:专题
   第06版:专题
   第07版:专题
   第08版:专题
   第12版:专题
   第13版:专题
   第14版:专题
   第15版:专题
   第16版:专题
   第17版:专题
   第18版:专题
   第19版:专题
   第20版:专题
   第21版:专题
   第22版:专题
   第23版:专题
   第24版:专题
   第26版:广告
   第28版:综合
   第30版:文化 漫谈
   第31版:财经
   第32版:专题
区交通运输局: 以综合大交通为萧山高质量发展“铺路搭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