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茹
苦难既然把我推到悬崖边缘,那么就让我在这里坐下来,顺便看悬崖上的流岚雾霭,唱支歌给你听。
人生似海,不可谋测,冥冥之中,可能是幸福的转角,也可能是苦难的深渊。而小说《活着》中的富贵跌跌撞撞,穷其一生,只徒留一牛,一背影和无尽夕阳。
夕阳是旭日的前生,夕阳走向黑暗时,不是生命的衰凉残败,而是新生的开始。黑暗是他积蓄以复绚烂的温床,走向黑暗的时刻,是苦难的登场,而苦难对于人来说,却是痛苦而伟大。苦难使人失去对事物的细腻感知,使人浸泡在冰冷的黑色海绵里无法自拔,使人情绪波动似乎临于咫尺天涯。
除了亲人相知,友人相伴,在富贵身边还有无数的生活剪影:寄寓情感的物件、好友相依时的大饼、奔跑归家的小路、割稻的镰刀……随着悠扬的笛声和转瞬即逝的黄昏,消隐在时间的长河。虽接二连三接受黑暗般的苦难,但他没有变得暴躁和粗糙,而是更为细腻,珍惜,最终明白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不仅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探索,更多的是在无数绝望悲楚下,依然怀着不可抗拒的态度,如潮汐般不断冲刷以立足,泵进最深处的黑暗,力求绝处逢生。“时过于期,否终则泰。”越王勾践战败,同女眷三年在夫差卑为奴仆,卧薪尝胆最终大败姑苏。“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遭遇心爱的妻子离世,失去良师益友的苏轼,却在诗歌、行书里造化,尽力为民谋福,最终化作香飘散。富贵在将最后孙子埋葬后,“做人还是平常点好,争来争去赔了命,我认识的人一个接着一个死去,可我还活着。”深渊之下是彻底的无路可走,富贵看到了那片空旷,站在黑暗苦难的废墟旁边,愿生命之树常青。
他们在寂静的包围中完成了思想的蜕变,走向了更深更远的黑暗中,“大劫大难之后,人不应该失去锐气,不该失去热度。你镇定了,但仍然燃烧,你平稳了。却更加浩荡。”要向苦难致礼,与黑暗和解,锻造精神,因而得生一种力量,不畏生死,直视那些令人痛楚的症结,就是一种超脱,一种空旷。
黎明时,且视人生之难如盏盏鬼火,大胆地走你的路。黎明时,破茧方成蝶,涅槃才成凰。姬昌被拘禁而著《周易》;孔子受困窘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写《离骚》。“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王继才与王仕花相守,在海风中驻守海岛,张桂梅在大山甘做“会朽的腐草”,培养“鲜艳的花”。
何为黎明征程,是以理想为马,穷山距海,不能限也。焕兰考新颜,是焦裕禄的不懈追求;“愿化作震碎旧世界惊雷,谋将来之幸福”是张太雷的不变初心;“三年一腾飞,十年一跨越”,擦亮北斗“国家名片”,是谢军的理想奔赴……富贵在亲人离开后的艰难日子中,徒留一头牛一起相伴,两个富贵拖着垂暮的身体,耕种几分亩田,老牛是苦难黑夜中最后的希望,是信念般明暗交接前撕出的利光,使黑夜不是永夜,一鼓作气而勃发。
黑夜不知长短,才凸显它的珍贵,黎明不能预知,才能爆发积蓄的力量。黎明前黑一阵,以新生的力量一寸寸脱离黑暗的吸附,撕碎自己如黑暗般的茧,喷涌出生命的张力。
或许在某个清晨,你破茧而出,像蝴蝶那样飞舞……
(作者系回澜初中911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