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观祥
晓芳的这种花木绿植,自有一种独特的细心。几乎从握起画笔的那一刻起,晓芳便将这种细心植入花木之中。水彩画水晕水洗,要的也正是这种细心。晓芳像一位花匠一般,抚育饲弄着这些叶藿花瓣。
前些天,从朋友圈里看到一个展讯,三八节这天起,历时15天,“一知一见——钱晓芳水彩画作品展”将在浙江赛丽美术馆举办。
在杨柳吐翠,春草泛绿的初春,展览如约展出。步入设在赛丽美术馆4楼、5楼的展厅,大小不一的展品有170多幅,钱晓芳的水彩画以花卉、蔬菜、绿植三大类居多,间或穿插瓜果、竹编、小动物和海洋生物。
——展呈花卉,浸润着娇艳和柔美。花卉有:郁金香、紫藤、荷花、虞美人、勿忘我、彼岸花、满天星、紫阳花、天堂鸟、玉兰花、凌霄花、无尽夏……钱晓芳以柔和的色调和细腻的笔触,将花卉的娇艳姿态和柔美质感完美呈现。画面构图精巧,给人以美的享受。她笔下的紫藤花,那串串花朵,像流苏般垂坠,色彩柔和而饱满,散发着淡雅的芬芳。她画的虞美人,姿态葱秀,袅袅婷婷,花瓣质薄如绫,光洁似绸,给人无限遐思。她画的凌霄花,热情奔放,如诗如画,诉说着志向高远的故事。
——展呈蔬菜,赋予了灵魂与情感。蔬菜有:油冬儿菜、胡萝卜、绿壳包心菜、软叶大蒜、大叶莴笋、蓬中毛豆、一点红萝卜、山毛笋……钱晓芳笔下的蔬菜,像农民刚采摘的菜一样,散发着泥土的芳香和蔬菜的鲜气。特别是油冬儿菜、大叶莴笋,每一笔都流淌着清新的气息,畅享画廊,可以闻到青菜、莴笋那特有的鲜嫩与清香。钱晓芳以精湛的技艺,捕捉了油冬儿菜、大叶莴笋的每一个细节,从翠绿的叶片到脉络分明的茎干,仿佛能触摸到其细腻的纹理,让人在欣赏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生命的活力。
——展呈绿植,充满了韵味和生机。绿植有:变叶木、绿萝、仙人掌、仙人球、仙人柱、多肉、芦荟、虎皮兰、君子兰……钱晓芳所画的绿植,呈现出自然的本色和韵味,它们拥有优美的线条和鲜亮的色彩,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令人心旷神怡。钱晓芳画的变叶木,如一弯浅笑的眉眼,一袭水蓝色宫装。她喜欢画仙人球族,她笔下的仙人掌颜色特别丰富,每一块颜色都轻薄透亮,画风干净、清新。她画的多肉,巧妙地运用水彩的透明与叠加,将多肉的质感表现得淋漓尽致,绿意盎然间,仿佛能闻到清新的泥土香。
——展呈竹编,带着山间的气息和宁静。钱晓芳展呈的作品中,有一幅竹编农具特别醒目,分别画有高竹箩、矮竹箩、长脚土箕、四脚竹篮、半球状竹篮,这幅画中的竹编农具,犹如带着山间清新的气息,每一笔都透露出宁静与和谐。质感十足,仿佛可以触摸到那粗糙却坚韧的竹纹。
生于萧山长于萧山的钱晓芳,工作后一直在省城。曾长期在浙江省教育厅任职,后转任中国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党委书记,现为浙江省人大科技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
钱晓芳从未受过专业的绘画训练。她这次参展的作品,历经七年多打磨,从1000余张作品中精选而来。她画画,诚如她所说,“我庆幸,近20年中国美术学院的工作经历,不仅让我沉浸其中,耳濡目染受到艺术的熏陶和滋养,而且身边有那么多老师那么多艺术家的言传身教。”她说,“这些画与我平日里的喜好密切相关,我喜欢花和绿植,喜欢生长在田野中和房前屋后绿油油的蔬菜,也常去花卉市场和农贸市场走走看看,它们的姿态、它们的生机、它们的色彩、它们的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吸引我,我总想着要留住它们。反映在我的作品中,花卉以百合为最多,蔬菜以油冬儿为最多,绿植以绿萝为最多,这些都为生活中最常见。”
钱晓芳的一知一见水彩画作品展,不仅观展人群络绎不绝,也得到了画界大咖的如潮好评。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油画学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许江在序言中说,“晓芳的这种花木绿植,自有一种独特的细心。几乎从握起画笔的那一刻起,晓芳便将这种细心植入花木之中。水彩画水晕水洗,要的也正是这种细心。晓芳像一位花匠一般,抚育侍弄着这些叶藿花瓣。”
“钱老师的画里,是她纯正的‘一知一见’。看得出,她已经在她的画中舒畅地游了,这就是所谓的‘入画’了吧。愿钱老师的画中永远留驻着这种纯正的趣味与体验。”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周刚如是说。
中国美术学院原党委副书记、中国美术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正老师致辞中说:“钱老师画水彩喜欢留白,这是最不容易处理的方式,因为这对图像的结构、疏密的安排要求更高。我们常说‘画如其人’,钱老师的水彩画是她的人品作风和日常‘水彩化’的精彩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