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记者 潘佳佳 通讯员 张玲丹 赵正怡 图片由杭州南站枢纽(新城)管理委员会提供
用“日新月异,欣欣向荣”来形容当下的杭州南站新城,恰如其分。
规划蓝图落地生花,项目建设紧锣密鼓,一座兼具现代化与智能化的“城市新客厅”正在加速崛起:全国首个火车站美术馆解锁全新出行体验,线上线下服务升级给予贴心关怀,省内首个铁路枢纽人才综合体吸引无数青年逐梦而来……这一切,无疑让杭州南站新城释放出无限活力,向着更美好的未来大步迈进。
驰而不息,向“高”攀登。近年来,杭州南站枢纽(新城)管理委员会始终秉持“打造一个智慧、美丽特色站,建设一座活力、精彩别样城”的发展定位,全力以赴为区域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在持续发展过程中,交通枢纽的迭代优化成效显著,仅去年杭州南站共计输送旅客超1200万人次,最高单日客流量突破7万人次。如今,杭州南站枢纽(新城)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杭州南站管委会”)多管齐下、协同发力,精细枢纽治理,狠抓项目落地,强化数智驱动,聚焦前沿产业,推动站产城人文融合发展,全力打造新时代门户枢纽新样板。
领航 门户枢纽新征程
打造 “站城融合高地”
文化“新空间”:
全国首个火车站美术馆
文化与艺术,是城市独有的精神标识,而美术馆则是承载、展示这一气质符号的关键载体。杭州南站管委会与中国美院合作共建全国首个铁路枢纽美术馆——辰美术馆,精心打造出人文与交通相融的艺术空间,为社会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注入蓬勃活力。
辰美术馆为中国美术学院杭州南站校友会创新创业基地的协同项目,其外观别具一格,形似火车车厢,巧妙保留车窗元素。馆内规划精细,艺术核心展区、常设展区与文创展示区一应俱全。一年来,举办展览5次,累计接待市民游客8000余人次。
数智“新大脑”:
全国铁路枢纽“数智治理”标杆
在发展征程中,杭州南站管委会不断迭代优化“站城智治”项目,这是全国为数不多以综合交通枢纽为应用场景,集数字孪生、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于一体的智慧终端管理服务平台。
平台上线后成绩亮眼,仅小程序服务旅客达90万人次。旅客进出站提速明显,从平均15分钟缩短至5分钟出站、10分钟换乘,效率提升33%,交通拥堵指数降低35%。应急响应做到秒级发现,5分钟人员到场,10分钟闭环处置,节省超50%的巡检人力。
作为智慧枢纽的先行者,“站城智治”项目荣获2024数字中国创新大赛“行业贡献奖”、入选国家交通运输部2025年第一批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智慧交通专项),大力推进2024年度省科技厅“尖兵领雁+X”研发攻关计划,牵头起草杭州市级智慧枢纽建设标准。
交通“新动脉”:
首条“萧宣”高铁通勤专线开通
为重塑区域枢纽功能定位,切实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杭州南站管委会联合省内外多个枢纽站发起成立“山海智汇枢纽联盟”,探索打通枢纽站点提质、区域经济提优、城市发展提能新路径。
聚焦落地宣城的新塘羽绒产业和南阳卫浴产业,深入调研企业家日常通勤以及工人返乡的诸多“难题”,杭州南站管委会积极协调对接多个部门,大力推进线路优化事宜。1月5日,首趟“宣城—萧山”高铁列车G7685顺利抵达杭州南站,期盼多年的“萧宣”通勤专线正式开通。
这不仅让两地通勤时长减半,还奏响了“双城奔赴”“双赢共富”的乐章,是联盟阶段性成果的生动展现。
为民“新温度”:
民生项目与志愿服务的“双轮驱动”
一直以来,杭州南站管委会聚焦民生需求,精准施策破解旅客出行难题。
根据杭州南站站体原有设计,东西广场进站口扶梯为露天开放式,在多年运行中,常有淋雨、路滑、积水等现象,极大影响旅客出行体验。去年,杭州南站管委会主动破解资金、设计、落地等难题,全面考量安全性、可行性等问题。经过60天的统筹调度、一线指挥,实现不停运增设雨棚4个,面积近1500平方米,较好解决了场站运行这一历史遗留问题。
针对地铁5号线杭州南站站进出站拥堵问题,优化闸机设置,进出站效率提升10%,大大降低安全事故。联合铁路杭州站建成要客接待中心,聚焦区内外商旅出行和重点人员优抚实际,首批围绕拥军优属、市级以上人才、统一战线代表、信用企业、巾帼创代表、杰出青年以及其他重点党政要商等的出行需求,打造了集专属休憩、商务洽谈、便捷登车、个性化服务定制于一体的综合空间。
作为城市公共服务保障重要站点,杭州南站管委会的暖心服务还有很多。“24小时不打烊”旅客服务中心、杭南驿、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全天候保障旅客需求;“服务不好”反映窗口直面问题、快速改进;全年3万余名“小暖南”志愿者接力奉献,一年间服务旅客64万人次,重点帮扶1.41万起,涌现好人好事1491起,实施医疗救助2861起。
就业“新平台”:
浙江首个铁路枢纽人才综合体启用
创新是杭州南站管委会的不懈追求,其打造了浙江首个铁路交通枢纽上“站”“产”“城”与“人文”相融合的“一站式”人才就业创业服务综合体——杭州南站枢纽人才综合体。
该综合体聚焦“创业陪跑空间、人才集市、人力资源产业园、科技创新孵化中心、技能人才中心、人才服务中心”六大功能板块,推动“出站即就业”愿景落地,是一个汇聚创新创业人才、实现城市多功能互动的高能级战略平台。
综合体的启用,也为来萧就业创业带来了更多机会。“青荷驿站”为2000余名求职青年送去服务;“杭南有约 萧山请你留来”“潮启WE来 才聚南站”等专场招聘活动轮番开展,吸引近70家优质企业参与,抛出2400余个就业岗位;人才会客厅、人才服务中心、人力资源产业园等同步启用,为人才发展赋能助力。
文旅“新地标”:
浙江最大体量室内冰雪滑雪场签约落户
随着杭州南站新城的建设不断推进,区域内的文旅产业发展迎来新机遇。去年11月,浙江省文化和旅游产业投融资对接活动在萧山举行,杭州热雪奇迹室内滑雪场项目成功签约。
该项目落址于杭州南站新城,占地近80亩,建成后将成为浙江省最大体量的旗舰型室内雪场。它以冰雪场景为核心,集多元滑雪道体验、标准滑雪赛事、体育培训、亲子娱雪乐园等多样冰雪内容于一体,面向全龄段人群,提供四季全天候冰雪运动体验,是体育与旅游融合的典范。
今年,杭州南站管委会全力推进热雪奇迹项目前期开发工作。5月13日,杭州萧山环投娱雪文化有限公司揭牌仪式暨首次股东会议顺利举行,这标志着杭州热雪奇迹室内滑雪场正式启航。相信不久后,市民与旅客们便能在萧山轻松实现“滑雪自由”,助推萧山文旅创新前行。
推动
城市品质跨越发展
铸就
“青年友好新城”
城市更新,南站焕“新”。今年以来,杭州南站新城的发展呈现出大步跨越之势。杭州南站枢纽(新城)管理委员会全力打造“123”工作体系,以“金南翼枢纽新城、大湾区都市之窗”为总愿景,锚定“打造一个智慧、美丽特色站,建设一座活力、精彩别样城”的目标,实施“场站治理固本培元、站城融合增色提味、新城开发以点带面”三大工程。通过系统整合交通、人才、文化、艺术等多元功能,用心培育秩序稳固、服务卓越、环境优美的特色站,着力精铸枢纽驱动、产业聚集、功能互补的区域发展新中心,全力塑造“青年友好型新城”风貌,为萧山加快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和共同富裕区域范例贡献南站力量。
重大项目稳步推进,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规划引领,筑牢发展根基。精细谋划新城核心区地下空间专项规划设计方案,以高起点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扎实完成枢纽公司存量未开发用地的做地工作,为后续项目落地筑牢根基;加快推进东广场地下人行下穿隧道项目建设以及片区内道路建设,提升交通便利性;加速南站配套幼儿园等项目建设步伐,保障民生需求。
项目攻坚,赋能新城发展。有力推进旗舰型冰雪项目、旗舰型商业项目以及杭州艺术空间项目的开发工作,扎实开展相关筹备事宜,打造一个融合生活、潮流、年轻元素的“一体化超级街区”,赋能杭州南站新城新发展。
青年需求精准聚焦,打造“青年友好型新城”新名片
人才引育,优化就业创业服务。2月12日、13日,杭州南站新城再次变身就业“宝地”,2025年萧山首场人才招聘会盛大开幕,现场7000多个优质岗位,让来萧务工人员“出站即就业”;做优做强萧山区首家省级专业性人力资源产业园,拓宽人才发展渠道,营造创新创业氛围;优化营商环境,升级线上线下服务体系,打响南站“青荷驿站”品牌,打造“不出南站”的一站式服务。
场景拓展,打造“十分钟文体圈”。依托粮仓艺术公园,着力打造开放性、沉浸式文创实景体验平台,营造浓郁的“文艺+商业”氛围;发挥本地文旅特色,推出“南站City Walk”路线,塑造新兴打卡地;依托浙东运河、休闲体育公园等载体,策划体育赛事,构建体育休闲宜居圈,提升青年在新城的生活品质和归属感。萧山区首届青年发展大会公布首批试点名单,杭州南站新城、粮仓艺术公园分别上榜青年发展型板块、青年发展型街区。
枢纽建设全面赋能,绘就多维服务新画卷
内精外合,提升枢纽管理能力。杭州南站管委会进一步推动“精细管理”与“互联互通”协同发展,加速枢纽治理能级提升。一方面向内做精做细枢纽管理、服务工作,以“服务提质提优规范年、环境氛围提标示范年、队伍提能提效突破年”三个年行动为抓手,培育秩序稳、服务优、环境美的特色站。另一方面,依托“山海智汇枢纽联盟”,与多地热门枢纽站点建立长效合作,全力构建常态联络、资源共享、共联互促的新格局。
多域发力,赋能枢纽全面发展。立足枢纽优势,成立“枢纽人才协同发展联盟”,联通内陆与长三角城市,探索高铁科创带耦合发展路径,赋能枢纽腾飞。同时,将铁路枢纽功能拓展至经济社会各层面,助力产业外扩、人才内聚,推动枢纽经济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