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8日 星期三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1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绘足为民底色 书写健康答卷

萧山卫健密织健康保障网 当好“健康守门人”

  ■文/记者 盛凤琴 

  通讯员 黄煜清 邹紫

  图片由区卫生健康局提供

  健康是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指标,健康是1,其他是后面的0,没有1,再多的0也没有意义。

  随着健康萧山的推进,我区公共卫生“防护网”愈发紧密、医疗“服务网”更为完善、医疗“保障网”覆盖更广……过去一年里,萧山区的健康卫生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以“人民满意”为标准,以高质量发展为引擎,深化医疗改革,强化覆盖全民的公共卫生服务,取得长足发展。

  在作答“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时代答卷的征程上,萧山卫健全力以赴,用心书写既有“大道纵横”,又有“阡陌交通”的气象万千健康版图,牢牢守护百姓全生命周期健康,让百姓从“更健康”迈向“更幸福”。

  “医”心为民办实事,多措并举惠民生

  民生连着民心,为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的期待,一直以来区卫健局坚持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深化医卫领域改革,用优质便捷的服务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医”心为民办实事。

  去年年初,萧山把“新增急救站点3个,增配公共场所AED(自动体外除颤仪)250台,实现全区传染病多点监测预警和26家预防接种单位‘当面付’全覆盖,新增应急救护持证人员1万名……”作为民生实事项目重点推进。通过一年的努力,全区医疗健康领域的民生实事项目均提前超额完成,有效提高了群众的获得感、体验感、幸福感。

  校园安全始终是社会关注的核心议题。在我区试点的医校融合项目中,萧山积极推进传染病多点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实现了对校园传染病的有效掌控。此系统整合了区内7家区级医院、2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288家社区卫生服务站的门急诊与住院数据,并通过“医校融合,数智联动”的创新模式,确保校园传染病疫情能够“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早控制”。

  截至目前,该系统已成功应用于全区426所中小学校和幼托机构。对比2023年度和2024年度第一学期的数据,结果显示,因传染病导致的停课学校数量减少了78.7%,停课班级数降低了68.5%,极大地减轻了社会负担,获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院前急救作为医疗救治的前沿阵地,是守护生命的“第一棒”。近年来,我区在推进标准化急救站点建设上下了“大功夫”,将其连续多年纳入民生实事工程重点推进。2024年,所前、南阳、义桥3个急救站点投入使用,全区急救站点总数升至21个。其中,所前急救点自2024年8月底启用,截至目前已完成824例急救任务,1分钟出车率达98.38%,平均反应时间9 分23秒,有序保障区域急救服务。

  随着急救网络不断织密,120 急救半径显著缩短,为心梗、脑梗等急危重症患者赢得宝贵救治“黄金时间”。未来三年,我区计划再新建9个急救站点,届时全区急救站点将扩容至30个,进一步筑牢生命健康保障网。

  完善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医疗服务供给质量

  今年最大的热度就是全民减肥。去年6月,国家卫健委等16个部门联合印发《“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力争通过三年左右时间,广泛建立体重管理支持性环境,显著提升全民体重管理意识和技能,并改善部分人群体重异常状况。

  国家出手管体重绝非简单的“形象工程”,而是关乎民族未来的“健康革命”,也是全民慢性病防控的重要措施。今年3月14日,全省“2025年群众天天有感微改革”名单公布,省内共 60 个县(市、区)揭榜认领了微改革项目,其中萧山成为全省体重管理提升四个区县之一。

  目前,我区在区一医院、区二医院、区中医院、浙江萧山医院、区中医骨伤科医院5家区级医院和新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闻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瓜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15个基层医疗机构开设了体重管理门诊,为患者提供个性化体重管理方案。

  今年3月初,记者就曾来到萧山医院肥胖多学科联合门诊,在采访的两个小时内碰到了不少前来寻求帮助的市民。在新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重管理已经纳入慢病管理项目,中医适宜技术辨证施治方式深受市民欢迎。

  说到中医,萧山中医药文化底蕴浓厚,南宋“十世医王”静暹、明初名医楼英皆为民间所传颂,竹林寺女科、韩氏儿科等传统中医历经百年,在老百姓心中享有较高的知名度,中医“治未病”养生保健理念深入人心。

  乘新时代春风,中医药振兴发展进入一个高光时刻。

  为提升全区中医药服务能力与水平,去年我区全力打造“萧然医派”品牌,推进中医基层化、基层中医化建设,让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更优质高效的中医药服务。

  在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构建上,我区积极探索创新模式,通过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创建中医阁,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打造中医馆,形成 “中医馆+中医阁”的配套格局,并联动医共体服务模式,进一步健全基层诊疗服务体系,推动优质中医药资源向基层下沉,让中医药服务更贴近群众生活。

  数字改革浪潮下,中医药文化与数字科技深度融合,为萧山中医药发展注入新动能。中医标准化处方门诊病历、基层中医辅助诊疗系统、智慧中药房等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未来,“互联网﹢中医药健康管理”的数字化应用场景将持续拓展,为中医药服务的创新发展开辟更广阔的空间。

  随着智慧医疗的推进,在基层健康体系建设中如何通过健康大数据分析来守护百姓健康防线?近年来,区卫健局着力推广以健康体检为基础的全人全程健康管理。今年,我区城乡居民健康体检采用五色分类分级管理就是其中一项创新举措。它根据指标异常值分类管理,判定不同风险级别,对照相应处置随访流程,直接发送数据至医生端和患者端,全周期闭环管理签约人群,推动服务、管理向基层下沉,健康管理成效显现。

  生育津贴、婴幼儿托育…… 萧山筑就青年向往之城

  城市因人才而兴,人才因城市而聚。

  2024年12月30日,萧山区委召开“打造青年向往之城”新闻发布会,围绕青年人才就业创业、居住保障、子女教育、社会融入等方面,重磅发布打造“青年向往之城”一系列政策举措,以求贤若渴的诚意支持青年人才在萧山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中挑大梁、当主角,共同打造城市更友好、青年更有为的“梦之城”。

  2025年开年,萧山卫健就向广大萧山户籍的青年职工派发了一份新春大礼包:孩子入托可以申请子女入托补助,以孩子年龄段为划分,每人每月可申领600-1000元补助。这是我区“打造青年向往之城”的其中一项惠民政策。

  盈丰街道盈二未来社区居民陆女士和赵先生成了全区首批受益人。“点开‘浙里办’,进入‘善育在杭’,到‘我的托育券卡包’领取今年1月份的托育券,完成核销。”1月24日,陆女士在盈未来托育工作人员引导下,成功申领了600元托育券。

  简单来说,1月份陆女士在原托育费用的基础上可以减免600元,一年下来按托育11个月来计算,最多能减免6600元。对这项政策,陆女士连连点赞。

  截至目前,全区共申领发放2598张“托育券”,超过1000户家庭享受普惠托育服务补贴。这一政策有效缓解了我区青年职工家庭“入托难、入托贵”的难题。

  与此同时,我区还积极推进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建设,创建婴幼儿成长驿站,持续打造幼有善育标志性成果。

  目前,全区普惠托位总数已达8237个,2岁以下托位占比提升至23.7%,精准匹配双职工家庭需求,为全区婴幼儿家庭提供“普惠可及”的托育服务,让萧山“幼有所育”“幼有优育”美好愿景照进现实。

  谋篇布局,萧山医疗卫生高质量发展持续发力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的谋篇布局之年。在这关键节点上,增进民生福祉也就有了格外重要的意义。

  随着全区医疗卫生高质量发展深化,广大医务工作者深入践行新时代医疗卫生职业精神,锻造了一支关键时刻拉得出、顶得上、打得赢的卫健铁军。特别是在三年抗疫大战大考中,萧山的医疗服务体系展现出极大的优势,“万家灯火团圆时,白衣执甲出征日”成为城市集体记忆。

  正是这支队伍的担当奉献,推动我区卫健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先后获得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等“国字号”金名片,成功跻身省级健康区、卫生强区、卫生应急示范区、无偿献血先进区行列,连续四年蝉联全省中医药发展指数榜首,萧山卫健的辨识度、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当前,萧山正处于“后亚运、大都市、现代化”的全新坐标,这一年,萧山医疗改革高质量发展又将给百姓带去哪些新期盼?

  在健康共富新征程上,卫健将以“拼”的斗志、“干”的韧劲,锚定“建高地、强县域、稳基层”三条主线,着力建设一支忠诚善学、勤廉创新的干部队伍,在新时代大考中持续淬炼中国式现代化卫健样本的硬核成色。

  聚焦“建高地”,力筑区域医疗标杆。近年来,多家省级医院落户萧山,浙大二院博奥院区、浙大妇院钱江院区一期先后启用,萧山就医环境提升突飞猛进。浙大二院总部院区今年进入冲刺装修、医疗专项工程阶段,预计年底完成装修工程50%。省整形医院项目计划年内动工。区二医院整体迁建项目将于今年完工。

  聚焦“强区域”,谋深差异发展路径。我区公立医院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在最近的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区一医院连续两年在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获评A等级,是杭州市唯一进入A等级的区县级综合医院。各医疗机构立足资源禀赋和学科基础,形成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良好格局,积极打造“小美专精”,打造特色专科,在“健康老龄化”的战略推进中另辟蹊径。

  聚焦“稳基层”,推动“健康共富”先行。目前萧山常住人口已达216.4万,是全省唯一超过200万的人口大区。未来,萧山将继续深耕省级“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在城乡融合上持续下功夫、见成效。医共体内人员“共招、共育、共享”;以“揭榜挂帅”项目为载体,充分发挥医共体专项资金的撬动作用;持续优化“云医院”,升级“萧山区互联网医院服务平台”,让百姓云诊疗更便捷;打造“小病慢病不出村(社)”和“专病专科不出村区”金名片;优化“15分医疗服务圈”,推行“固定+流动”巡回诊疗,以“定时、定点、定人”模式进村(社)及产业园区开展服务;家庭医生签而有约,签而优约……萧山将多措并举,打造区域医疗协同发展新标杆,托举起共富路上的全民“健康梦”。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绘足为民底色 书写健康答卷~~~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两会 要闻
   第03版:两会 要闻
   第04版:两会 视点
   第05版:向人民报告
   第06版:向人民报告
   第07版:向人民报告
   第08版:向人民报告
   第13版:向人民报告
   第14版:向人民报告
   第15版:向人民报告
   第16版:向人民报告
   第17版:向人民报告
   第18版:向人民报告
   第19版:向人民报告
   第20版:向人民报告
   第21版:向人民报告
   第22版:向人民报告
   第23版:向人民报告
   第24版:向人民报告
   第30版:向人民报告
   第32版:向人民报告
   第33版:向人民报告
   第34版:向人民报告
   第35版:向人民报告
   第36版:向人民报告
   第37版:向人民报告
   第38版:财经
   第39版:文化 悦读
   第40版:向人民报告
萧山卫健密织健康保障网 当好“健康守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