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8日 星期三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2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衙前 打造品质产业城·共富样板镇 绘就共同富裕先行示范新图景

  衙前农民运动纪念馆

  项漾产业园

  四翔村产业园效果图

  浙东运河衙前段

  村级妇女儿童驿站

  美丽城镇

  萧山青少年宫衙前分宫上课场景

  衙前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防护”儿童健康管理中心

  ■文/记者 靳林杰 通讯员 诸飞英 图片由衙前镇提供

  今年一季度,衙前又传捷报:全镇规上工业增加10.46亿元、增长10.4%,完成工业投资1.55亿元,完成目标任务141%,增长36.5%,均超额完成了区下达的目标任务。

  经济大镇,稳稳挑起大梁。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十五五”规划谋划之年,也是萧山在高质量发展中加快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和共同富裕区域范例的重要一年。衙前作为工业大镇、历史文化名镇,在这场攻坚战中责无旁贷,当仁不让。

  善谋者行远,实干者乃成。

  今年,衙前按照“在高质量发展中加快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和共同富裕镇域范例”的战略部署,谋好篇、布好局,衙前目标明确,将持之以恒建设“品质产业城·共富样板镇”,以“便民、惠民、利民”作为政府工作的鲜明导向,加快推动经济发展、美丽城镇、基层治理、普惠民生、共同富裕和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牢牢守住平安法治底线,绘就共同富裕先行示范新图景。

  以产促富筑根基

  衙前,在18平方公里镇域内,诞生了1家世界500强、2家中国500强、3家中国民企500强、4家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12家“专精特新”企业。

  以萧山全区1/50的土地贡献了1/7的工业产值,衙前何以能?

  “产业是衙前最殷实的家底,必须始终坚持产业立镇的定位不能改。”衙前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集“中国化纤名镇”“国家钢结构产业化基地”“国家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三大国字号于一身的产业大镇、强镇,衙前也遇到了“成长的烦恼”,外部环境压力的传导、产业转型升级的阵痛以及空间格局重塑的挑战,让衙前开始思考:如何持续走上坡路?

  衙前首先瞄准项目攻坚,通过深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健全项目推进组织架构、工作流程和责任体系。“在2024年,我们做到了2个亿元以上拿地项目完成投产、结顶。全年固定资产投资6.1亿元,其中工业投资4.85亿元。”据衙前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样的总量、增幅,均创近年来新高。

  “衙前是传统产业大镇,在发展过程中,很多人对传统产业有误解,认为传统产业就是夕阳产业,其实不然。”上述负责人表示,让传统产业实现转型升级,能够激发发展的韧性与后劲。“这过程中,离不开创新引领和项目支撑。”

  该负责人展示了部分案例,“像是恒逸集团、东南网架这样的老牌企业,近年连连斩获省技术发明二、三等奖,东南网架还获评省卓越工程师实践基地。”2024年,衙前新增省专精特新3家、省“科小”13家、市高新技术研发中心2家,科创引领成效显著。

  拼经济,拼的是企业,更是营商环境。“去年,我们的新项目因施工方案变更,需进行图审变更审查,但按照往常的办事流程,我们赶不上材料上报的截止时间。”杭州青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说,衙前镇各部门的工作人员帮着他们一起“跑”,最终在申报截止时间前完成了申报。

  令其赞不绝口的,正是衙前推出的“1+3+N”联系机制。简单来说,以经发办在编人员为主体,整合助企陪跑员、城建办、国土所等工作人员力量,为每个项目分配联系人,为项目推进按下“加速键”。据统计,今年一季度,通过“1+3+N”项目联系人机制,衙前镇累计开展走访调研56次,形成项目全量信息一张图,累计解决项目推进问题11个。

  以改创富促发展

  2024年,衙前村集体旧厂房改造的标志性项目——项漾产业园正式投产,可实现年工业产值3亿元,为村集体增收1100万元。这为衙前盘活低效用地提供了良好范例。

  2025年,衙前正式启动四翔村旧厂房腾退工作,仅用了1个月的时间,低成本、零信访腾出总计68亩的土地空间,这块村集体土地,将按照多元化联合开发模式,再建一批高质量标准厂房。

  村集体土地的有机更新,是衙前狠抓工业经济“腾笼换鸟”的关键一招。通过盘活集体土地,为衙前未来发展赢得最大增量和关键抓手。

  “建设新厂房是有机更新,对存量资产的规范管理也是有机更新。”据衙前镇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5月以来,以凤凰村的370亩工业用地为试点,衙前出台了产业准入规范、租金租赁标准等指导意见,开发了集体资产数字化管理平台等,对存量集体土地进行了系统清底和协议重订,既提升了产业业态,又规范了租赁标准,更为集体增收约1000万元。

  作为全市唯一的全域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镇,衙前在政策红利兑现上“从不含糊”。“我们不仅积极兑现各项政策红利,还出台了镇级专项补助政策,包括设计费、建设费、停产损失费等各项补贴,鼓励村集体主动有机更新。”上述负责人说,仅项漾产业园(一期),镇级财政支持就拨付了960余万元,“真金白银让村集体安心更新。”

  此外,为了促成产业业态的提升,衙前在招商引资激励政策上也“下血本”。“通过政策激励,让有能力、有资源的村社加大招商力度,加快形成镇村两级共推产业升级的有利局面,这对于镇村两级是共赢的。”上述负责人说道。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衙前还聚焦全面深化改革,正在加快构建现代化特色园区。衙前镇相关负责人说:“以大园区概念构建衙前产业生态,以特色园区为关键载体,加强主体培育、科技创新和人才集聚。”

  具体怎么做?如环橙国际科创中心,将加快实质性运营的脚步,导入研发、设计、销售等上下游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和产业链科研资源;丝路智谷产业社区建设五月正式启动,加快打造化纤行业创新赋能中心。

  窥一斑而知全豹,接下来,衙前还将深化村级园区高质量升级、加快优质项目内生裂变,为衙前发展注入更多新兴动能。

  以文润富厚底蕴

  “千年运河”“百年农运”“四十年创业创新精神”是衙前的3个文化IP。

  作为农民运动发源地,红色文化也是衙前最不易被模仿的“核心竞争力”。不久前,衙前农民运动连环画展暨红色话剧首演仪式在衙前农村小学校顺利举行。

  活动的顺利举行,也为衙前的红色文化的传播路径带来了新的突破——让这所前身为中国共产党人创办的第一所革命小学的衙前农村小学校里,更多孩子接触红色文化。

  近年来,衙前统筹保护与利用、传承与创新、交流与传播,深入实施新时代文化工程,守好共同富裕灵魂根脉,探索发展“衙前红·美好+”品牌。仅2024年,衙前农运馆、运河园等热门打卡点接待游客10万+人次,不少外来游客来此感受“衙前红·美好+”的魅力,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

  除了红色文化,作为浙东运河的重要节点,衙前也是运河文化的重要承载地。据了解,浙东运河衙前段贯穿衙前全境,全长8.4公里。围绕着大运河,一系列关于“千年运河”的文化在生长,截至目前,11家文创主体入驻历史文化街区,让古老运河周边焕发生机。

  时至今日,浙东运河衙前段不仅是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的璀璨明珠,更承载着衙前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了更好打造“运河IP”,衙前还精心布局了“一馆一街一园五厅”,集中展示萧绍地区的传统石雕文化、契约文化等宝贵遗产,以及萧山地区经济贸易、社会生活的丰富历史。“通过这样的集中展示,不仅将运河沿线的文化遗产‘串珠成链’,更让共富之路在文化的滋养下愈发色彩斑斓。”衙前镇相关负责人说道。

  如今,衙前正以浙东运河沿线游步道“一条轴线”提升改造为抓手,由东向西做好运河粮站、衙前农民运动史迹群、张夏文化公园“三个点位”的保护开发利用,串联因运河而兴的恒逸、东南、开氏、兴惠等“N个浙江民企”,打造独具浙派特色的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

  而这些颇具“衙前味”的升级,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到访。

  以城聚富优格局

  微风拂过运河水面,两岸绿化景观郁郁葱葱,这是浙东运河衙前段的夏日风景。你也许很难想象,在“五水共治”之前,这里曾是杭州两个省控劣V类断面之一。

  “现在只要天气好,我们一家人晚上吃完饭就喜欢来这里的公园走走,10年前我都不敢想现在能拥有这么好的环境。”聊起这些年的变化,家住凤凰村的居民张女士满脸笑容。

  变化源于衙前坚持提升全域环境所做的努力。

  2024年,衙前深化新时代“富春山居图”样板区成果应用,进一步实施“四美一新”工程,完成水昭线亮化提升和杨绍线沿线提升工程,之华公寓和教工宿舍改造入选市级优秀案例,实现镇域环境蝶变升级。此外,通过深化未来乡村组团振兴示范带建设,打造“红色根脉传承区”,高质量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验收通过市级未来乡村1个,区级美丽乡村、数字乡村2个,乡村风貌焕然一新。

  城镇基础更加完善,城乡品质更加优化,这也让衙前在2024年就通过全区首批省级现代化美丽城镇验收。

  2025年,衙前持续深化“千万工程”实践。“目前,我们正在实施未来乡村组团振兴示范带项目,推进1个市级未来乡村和2个区级美丽乡村建设。”据衙前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正在加快“多田套合”工程,力争新增高标农田1200亩。

  衙前的实践探索,不止于此。

  当前,衙前还在补齐村社发展短板、提升长效管护水平等方面下功夫。“我们将完善‘衙·农资管’数智管理平台,让村级资产的管理和使用更规范、更高效、更公平,并力争所有行政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稳定在160万元以上,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300万元以上。”该负责人说道。

  以人强富增活力

  青年是城市的血液、是创新的主力,40年前,衙前靠青年而兴,而如今,“青年兴镇”依旧是衙前发展的重点。“我们要把衙前打造成青年‘乐业’更‘安居’的活力小镇。”衙前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今年5岁的七七每天都很期待去幼儿园,这让家长接送轻松了不少。家长吴女士说,幼儿园经常推出一些有趣的游戏,孩子非常喜欢。记者了解到,衙前二幼打造“一日云”生活圈,创建沉浸式智慧游戏场景,借助运动手环等动态记录,构建家园协同评价体系,形成“有温度的数智化教育生态”等等,目前收获了不少家长和孩子的好评。

  幼儿园建得好,其他教育基础设施也要同步提升。据了解,2024年,恒逸仁和实验学校实现民转公,二小完成食堂及体艺楼扩建,青少年宫衙前分宫完成建设并开园。此外,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上,衙前也持续发力,已成功创建省级劳动教育基地、市级思政教育优质基地和区级教师全生命周期成长基地各1处,重高录取率达到32.5%。

  医疗同样是民生大事。截至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为市级“医防护”儿童健康管理中心,率先完成10个村级卫生服务站改造提升全覆盖。同时市、区级专家下沉到服务站坐诊。升级所带来的便利感、舒适感和幸福感,衙前人有目共睹。项漾村村民老张说,以前看病总想着去区级市级大医院,如今家门口的卫生服务中心就能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全力办好民生实事,让各个年龄段的人在衙前都能安居,这是衙前为之努力的。

  为了让更多人在衙前安居乐业,目前,衙前正在探索“小镇善治”经验模式。“通过开展网格‘大走访、大排查、大培训、大比武’活动,全面夯实村社网格底座,并深入推进‘化解矛盾风险 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治理,充分运用‘圆桌会’、周二例会等机制,推动矛盾联调、治安联防、平安联创。”衙前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正努力摸索出具有全萧山影响力的基层治理“衙前经验”。

  往昔已展千重锦,明朝更进百尺竿。随着产城人文融合发展的不断推进,衙前正奋力续写新的辉煌。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两会 要闻
   第03版:两会 要闻
   第04版:两会 视点
   第05版:向人民报告
   第06版:向人民报告
   第07版:向人民报告
   第08版:向人民报告
   第13版:向人民报告
   第14版:向人民报告
   第15版:向人民报告
   第16版:向人民报告
   第17版:向人民报告
   第18版:向人民报告
   第19版:向人民报告
   第20版:向人民报告
   第21版:向人民报告
   第22版:向人民报告
   第23版:向人民报告
   第24版:向人民报告
   第30版:向人民报告
   第32版:向人民报告
   第33版:向人民报告
   第34版:向人民报告
   第35版:向人民报告
   第36版:向人民报告
   第37版:向人民报告
   第38版:财经
   第39版:文化 悦读
   第40版:向人民报告
衙前 打造品质产业城·共富样板镇 绘就共同富裕先行示范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