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记者 靳林杰 通讯员 汪铁汉 图片由益农镇提供
萧山最东翼,一个活力四射、与时代同行的“青年向往之城”正在突围破圈中快速崛起、熠熠生辉。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以及“十五五”规划谋划之年,是萧山在高质量发展中加快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和共同富裕区域范例的重要一年。益农怎么想、怎么谋、怎么干?
益农镇党委书记洪波表示,当前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益农将继续锚定“新城大海 花满益农”目标,坚持“高质量拼经济,新青年创未来”导向,赓续围垦首围精神,扛起工业经济担当,为萧山加快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和共同富裕区域范例贡献力量。
向新而生 经济发展拼出新成效
传统产业如何蝶变升级?
向新而行,是益农传统企业不约而同的应对之策。
今年一季度,益农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为1.66亿元,同比增长46.6%,放眼萧山全区各镇街,位居首位。
近年来,益农加快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不断推动传统企业转型蝶变、新兴企业聚合裂变,让转型升级成为激发内生动力的关键。从化纤卫浴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如今益农已经形成了“化纤新材料、新型纺织面料、汽车零部件、智能家居、高端装备智造”等五大产业为核心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工业发展的科技含量更足。
不久前,益农镇内生裂变项目浙江盛元化纤有限公司年产50万吨智能化功能性纤维项目正式投产,这也是“龙头”企业荣盛集团从传统化纤材料向新材料转型的代表。
该项目引进国际先进纺丝线和智能加弹机,生产更高端的差别化、功能性新型纤维。“新材料不是一般的产业,新材料对产业链上的‘密度’要求非常高,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据益农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的投用,预计新增产值30亿元、增加值超3.5亿元。
事实上,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已经成为益农企业的共识。比如,华刚纺织,从传统纺织面料起家,向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制造转型,如今生产的防弹衣面料远销欧洲市场,销售额逐年攀升。再如,汉龙金刚石工具有限公司,通过实施技改项目新增真空镀膜等生产工艺,其产品得到海外市场认可。
在研发费用投入上“够舍得”,也让益农在持续强化经济发展的韧性和后劲上,更有冲劲。目前,全镇拥有工业企业400余家,其中规上企业6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专精特新企业6家,国高新企业41家。
除了依靠创新引领和项目支撑,益农也在探索如何更好服务企业的新模式。
在助企服务上,益农将始终当好企业发展的“最佳合作人”。“合作人”模式,也让政府部门和企业的关系更亲密。益农通过扩大助企陪跑范围,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以真心服务给予企业家“最高礼遇”,打好“专人协助,实时沟通,帮办代办”企业服务组合拳。
“我们企业有诉求,一提出,就有人来跟我们对接了,太及时了。”逸宸化纤企业负责人说。他口中的“及时”,源于益农“不遗余力协调解决问题、尽最大努力为企业排忧解难”的决心。
此外,益农也在创新赋能方面摸索,帮助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据了解,只要企业有发展意愿,益农镇都不遗余力协助技术升级,助力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
除了服务上做好“合伙人”,在招引上,益农开启“人人都是招商主体”的模式。“重大项目往往意味着新的经济增长点,我们努力吸引更多重大项目落地,希望在益农能够出现更多新的经济增长极。”益农镇相关负责人说,全链条招商格局,要求每一个人心中有招商,系统谋划、高位推动、一刻不停。
最近,益农的腰部企业也开始“抱团发展”。智能家装行业协会和高端面料行业协会先后成立。通过企业抱团发展的方式,益农镇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得以加强,推动技术创新、提升产品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益农制造畅销全球”的目标正逐渐实现。
优化创业创新生态 打造青年向往之城
日前,益农镇新开一家装修文艺的茶饮店,名字叫“榕嫲食研”,店主俞孟菲是个刚大学毕业的青年创业者。
这家店,店名听上去就“有点意思”,走的是茶饮体验和中医药食养文化结合的路子。“顾客可以先通过门店小程序测试个人体质,再根据测试结果选择茶饮。”俞孟菲说,这样的经营模式比较新颖,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前来打卡尝试。目前,店里除了有乌梅三豆饮、赤小豆薏米饮等茶饮,还售卖茶包、糕点、软糖、粽子、月饼等。
“作为新青年,能回家乡开一家‘梦中情店’,是需要情怀与机遇的双向推动的。”俞孟菲坦言,自己回乡创业,政策支持力度很大。据了解,去年,益农发布了《益农镇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方案》,这也是全区首个在镇街层面发布的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
大学生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业创新的主力军,通过这个政策,益农镇吸引集聚了不少青年大学生来益农创业就业。在俞孟菲眼里,近年来选择在益农生活工作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年轻人聚集之地,必然是有发展的地方。”
针对大学生创业,当前益农在创业场地租金、优质项目培育、银行金融贷款等方面均提供支持。“我们还组建了益农镇大学生创业联盟,可提供服务指导,实施‘益小二’代办员服务机制,简化大学生创业办事流程。”益农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如今,返乡青年越来越多,说明各种政策的带动是有效的。
比如,在益农镇弘扬社区邻里中心,一对姐妹花创办的“雅咪轻食”餐厅,就让小乡村刮起了健康“轻食风”。据店主说,乡村版“wagas”诞生的背后,是居民的需求、创业的勇气,更有政策兜底提供的底气。“我们社区不仅协助办理食品许可证等手续、创建社群、减免6个月租金,在公众号上也帮忙招工、宣传,太贴心了。”她说道。
再如,创客夫妻王玲玲、王超超,把游泳健身馆“搬”进安置小区的项目。该项目将打造一个集560平方米游泳区、400平方米健身区、70平方米多功能区和200平方米休息互动区为一体的现代化健身场所。这也是萧山首个作出如此尝试的项目。
“过去创业总是‘单打独斗’,回到家乡,我们这些大学生们可以抱团取暖了。”“在政府支持下,有联盟、联谊会在其中穿针引线,我们能接触到更多的优质资源。”“每次交流都能认识更多朋友,大家团结得越来越紧密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愿意到益农成为“创业者”。
而今年,大学生创业联盟运营孵化基地也将正式投入使用,将为更多怀揣梦想的大学生创业者提供办公场所,打造成益农镇创新创业地标。
据了解,该基地设有露天咖啡吧、轻食空间、会议室、共享工位、办公室,将成为展示、交流、服务于一体的大学生创业平台。
接下来,益农还将集中梳理各村社、集镇资源空间,为电子商务、教育培训、新农人等创业项目提供场地,让多种形态的新型消费模式回归益农,为产业新城增添年轻活力。
益农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也可以从招聘会上窥一斑而知全豹。在2025年益农镇新春首场企业招聘会,23家本土企业携520余个岗位精准揽才,吸引超800人次求职者到场咨询,现场达成就业意向216人。
如今,在益农这片土地上,人和城,正在实现“双向奔赴”。
整合资源 乡村振兴激发新活力
益农是围垦的发源地,老一辈围垦人肩挑背扛、围海造田,留下了一大片广袤无垠的发展沃土,为益农现代农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成为杭州“菜篮子”,萧山“米袋子”。
作为农业大镇的益农,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聚焦现代农业培优创强,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
如何为农业增效益?
水面上方架设光伏板阵列利用太阳能发电,下方水域发展特色养殖,使水域空间得到全方位立体利用。这是益农镇新推进的“渔光互补”项目,将光伏发电和渔业养殖有机结合。
去年以来,益农镇整合了民围村、群围村等地的土地资源,打造萧山区未来乡村组团振兴示范带——益农镇现代农业创新区项目,并探索以良种化、设施化、生态化、标准化和数字化为核心内容的“渔光互补”智慧产业园发展模式,着力打造集绿色高效养殖示范区、养殖尾水生态处理、数字化管理系统等为一体的现代渔业示范园。
目前该项目已进入试运行阶段,并网通电后,年平均上网电量约为1.17亿千瓦时,与相同发电量的火电相比,每年可节约标煤3.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0.2万吨,为节能减排、优化能源结构、拉动地方投资增长等起到积极作用。此外,如今通过统一运营,光伏项目能为村集体年增收超120万元,还能解决养殖效益低下等问题,并提供多个就业岗位。
为农村增活力则关键在人。益农不少青年选择回乡当农创客,“新农人”成为“兴农人”,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比如,00后周达大学毕业后先后在大公司和国企工作。去年回到了从小长大的益农,依托杭州中发水产养殖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他专心养起了200亩石斑鱼,化身成了一名扎根农村的“新农人”。
再如,农业短视频达人“小胖阿英”, 通过短视频推广益农农产品,以幽默风趣的风格吸引了大量粉丝。
去年,益农完成水稻种植面积超12000亩,小麦种植面积超7800亩。如何在此基础上为农民增加收入?
打造益农独特的农业品牌是关键之举。今年,益农继续开展益农四季“一季一品”品牌推广活动,提高“益农四季”农业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同时,深化合作联建模式,围绕电商直播、农业产业、手工作品等特色,努力构建标杆式“共富工坊”新矩阵。鼓励各村因地制宜建设“共富工坊”,进一步探索村级集体经济提升模式,完善工作机制,探索共富路径,带动更多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增收。
此外,在乡村建设上,益农同样不遗余力。去年群围村入选零碳中国“零碳乡村”标准试点并通过市级数字乡村样板村验收,群英村通过省市两级未来乡村验收,镇龙殿村通过市级特色村验收,五六二村成功创建区级提升型未来乡村,三围村入选新一批次省市未来乡村,东联村入选新一批次区级示范型未来乡村,兴裕村、赵家湾村、东江村入选新一批次区级提升型未来乡村。
青年向往 民生福祉迈上新台阶
青年向往之城,应该是什么样的?如今回答这个问题,益农更有底气。
在不久前揭晓的2024年度浙江省景区城和景区镇(乡、街道)认定名单中,益农镇成功创建浙江省4A级景区镇,为全区唯一上榜镇街。
“近年来,我们以现代化美丽城镇省级样板创建等为契机,全力优化镇域环境,拉大集镇框架,提升城市能级,推进为民办实事进程。”益农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不断满足群众多元需求的过程中,他们也关注到了年轻人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涌入,除了提升生活服务配套数量和层级,还要关注年轻人想要什么。”
在益农,让青年“站C位”“当主角”不是口号,而是“青年需要什么,益农便提供什么”的决心。提升青年人生活幸福感,要让民生福祉迈上新台阶。
今年,社会上对于“体重管理”的关注度很高,这在年轻人群体中更甚。而在去年,益农镇卫生服务中心便专门设立体重管理门诊,串联健康生活馆、健康企业、健康村社,让更多有需要的人可以就近实现“健康减重”。
当下,家住南沙府小区的居民则有了更多美好期待。由中国燃气集团推进的管道直饮水项目,是政企民三方联动的民生项目,其形成的智慧水务生态将让居民喝水更安全、更健康、更便捷、更经济、更智能,有效解决了农村饮水安全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此外,辖区群众想要更多休闲运动场地的呼声也很强烈。为此,利用南沙府闲置土地,益农为周边群众打造了个健康主题公园。同时,一些全民健身活动、健康赛事也越来越多,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提升健康素养。
在教育上,“学在益农”教育品牌不断深化。目前,益农携手杭师大,以合作办学形式实现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再提速,力争打造全区一流农村教学高地。而在学前教育领域,持续推进第三幼儿园建设,不断优化校园硬件设施,积极申报“浙江省一级幼儿园”创建工作,提升学前教育优质率。
在交通出行上,通过实施“四好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推进转益线提升改造项目,全面提升道路品质。“交通出行的提升,不仅仅是要修好路,更要考虑多方面的出行便利。”据益农镇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益农将对全镇范围相关公交站台进行“港湾式”改造提升,并在产业区块和集镇范围布点电动车换电站、充电站,启动新能源车充电设施“村村通”项目。
此外,益农还围绕青年婚恋生育、圈层融入、社交生活等方面,量身定制了丰富多元的文化活动大礼包。玉米节、益农之夜、乡村生活节、集体复古婚礼、乡村诗会、稻田音乐节……形式多样的农文旅融合活动一次次“出圈”,也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向往益农。
如今,“奔赴新城大海,共筑花满益农”已成为许多年轻人的共识,而益农也已张开怀抱,保障青年们在追梦时无后顾之忧。“我们会做好政策和资金支持,为青年提供一个温暖的充满活力的创业土壤,而他们也会反哺益农发展。”益农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傅立国信心满满。
对于益农来说,发展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益农将牢牢把握区委“四大关键”,聚力“三大攻坚”,坚定信心、携手同行、团结奋斗,共筑“新城大海”,奔赴“花满益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