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记者 巢雨洁 通讯员 曹慧娜 图片由蜀山街道提供
对地方而言,重大战略落子,往往意味着新一轮机遇。当“萧滨一体化”发展、“中国视谷” 建设从湘湖开启战略纵深,紧邻湘湖的蜀山街道正以“三高三新”为战略支点,在以蜀山路、亚太路为纵横的“金十字”产业轴线上重构发展格局。
依托地铁15号线建设、亚太路科创走廊等重大基础设施,蜀山已从“卧城”向未来产业共富示范新城华丽转身,在“数实融合”“三生融合”“产城融合”的实践中,探索萧山南部高质量发展新范式。
数据显示,今年1-4月,蜀山街道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6.43亿元,同比上升10.8%。截至目前,街道共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9家,其中专精特新梯度大满贯企业1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市级总部企业4家。在产业升级的推动下,将经济动能转化为城乡协同发展的内生动力,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共筑和谐美好家园,一幅“产城人文”深度融合的新图景,正在湘湖之畔徐徐展开。
产业提质:构建“三创融合”新生态
城市轴线,不仅能清晰区域布局,更能诠释一个区域的发展维度。早在蜀山街道 2024 年3月召开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暨 “招商引资突破年” 动员大会上,“数创”“医创”“文创”三大赛道与“金十字”产业轴的战略布局引发广泛关注。这条由蜀山路特色服务经济带与亚太路数智科技大道交会而成的发展轴线,正成为萧山南部产业升级的核心引擎。
作为“中国视谷”重要承载区,蜀山依托中国美术学院湘湖校区、浙大二院萧山总部院区等创新资源,构建“高校研发+平台转化+企业应用”的全链条创新生态。亚太机电的智能驾驶系统、之江有机硅的高端新材料,正是“三创融合”的生动实践。
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竞争逐渐白热化的当下,深耕汽车制动器行业近50年的亚太机电,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新能源赛道。目前,这家老牌强企焕发青春,已率先实现智能驾驶系统量产,成为国内唯一完全自主的ADAS(高级辅助驾驶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
坚持数字赋能,从配套传统汽车到成功塑造“智能驾驶环境感知+主动安全控制+移动互联”的无人驾驶产业链,如果说“创新”是亚太机电鲜亮的底色,那么,深耕新质生产力的之江有机硅同样耀眼,通过大力投入研发,这家“小巨人”企业实现了专精特新梯度大满贯,在高端密封材料领域打破国际垄断。正如企业董事长何永富在大会上的发言,唯有依靠创新和国际化才能穿越周期,保持可持续发展。
今年一季度,在亚太机电、之江有机硅、正强传动等老牌强企的发力下,街道实现“开门红”,为实现“全年红”奠定了坚实基础。而“上扬曲线”的背后,“金十字”轴上的含“新”量熠熠生辉。
“城市不止有万家灯火,也应该是经济发展的主场。”在蜀山街道党工委书记施海勇看来,作为老城区四大街道之一,蜀山理应为推动萧山镇域经济向更高能级跃升提供样板。而“廊道式”的空间格局和发展模式,便是蜀山通过“有解思维”的改革突围。如今,“金十字”区块除了亚太机电等区百强企业,还汇聚了浙大二院萧山总部院区、面包树生命科技港等蜀山辖区内最优质的资源。
聚焦启动“金十字”区块开发,围绕“数创”“医创”“文创”三大发展赛道,蜀山正借助大平台(中国视谷)、大医院(浙大二院萧山总部院区)、大学校(中国美术学院湘湖校区),编制湘湖未来健康城发展规划(2025—2030年),开创先进制造、大健康、文旅文创、现代商贸服务等现代化产业共同发展的新格局,让更多高能级创新资源、高端创新人才,沿着“大走廊”在萧滨两区间不断流动与互动。
面对土地资源紧约束,蜀山街道以“亩均论英雄”破题,通过“腾笼换鸟”释放了发展空间。而依托浙大二院萧山总部院区、中国美术学院湘湖校区等创新资源,蜀山牵手国企、平台共同合作,全力打造“三创融合”生态链。站在“金十字”坐标上的新蜀山,高举拼经济的旗帜,正引领更多的动能之变,不断激活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城乡融合:绘就“三生融合”新画卷
城市更新与乡村振兴的双向发力,让蜀山成为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街域样板”。继2023年湖山社区成功创建辖区首个省级引领型未来社区及省级现代社区后,2024年,街道一鼓作气,续写城市更新精彩篇章,郡乐、湘源和朝闻3个未来社区顺利完成创建。坐落于湘湖西山南麓的郡乐社区,自2023年2月启动创建以来,便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社区活动吸引了众多居民。在这里,社区以“融”字为社区发展的核心导向,以“乐”字为居民生活的精神牵引,通过新建的诗韵绿道滨水步行系统,巧妙地将社区南北区域串联起来。精心布局了46个特色场景,打造了15分钟便捷生活圈,通过引入燕归俚、湘湖颐养等社区空间主理人,依托黄亚洲书院等多元公共文化平台,不断完善“一老一小”服务矩阵,绘就出一幅“乐享未来”的实景图。社区还梳理出“郡乐五线谱”治理品牌,特别是“郡乐十八村”融合治理机制,积极关注广乐公寓内回迁安置的3个镇街、18个村社居民诉求,探索形成“郡乐十八村联席会议”,落实“集—议—行—督—馈—评”六步工作法,共话社区发展,共同绘制“郡融万家”社区愿景图。朝闻社区下辖2个住宅小区和1个商业综合体,交付均不满三年,青年居民占比82%,“年轻”成为其最鲜明的标签。近年来,社区精准定位“朝朝向上,闻闻而新”,聚焦全龄生长,打造“共学空间 ”“八棵树广场 ”等44个特色场景、5600方服务空间,营造“小哥朝呼站”“SHARE逅空间 ”等微场景。同时,聚焦“年轻”特点,通过“赏闻悦秀”社社联动、“ZX资源矩阵”打破未来社区服务治理边界,形成“号朝力”党建品牌、“Z立方”治理品牌;通过“社区统筹、物业协同、主理人共创、商社联盟”形成多维服务、长效运营,探索“朝闻时光机”“一朝社工体验官”“闻声TALK议事”等治理机制,全力打造青年向往的未来社区。湘源社区积极探索“XY坐标工作法”,招引社区合伙人参与协同共治,举办党建联建合伙人签约仪式、不定期召开“共治源拍档”联席会议,已成功招引合伙人20个,实现月均活动120余场,月均参与2000人次,用合伙人资源“Y”深度匹配居民需求“X”,成功将居民从 “湘遇”“湘邻”融合为更为深入的“湘知”“湘亲”。老旧小区微改造同样亮点纷呈。广元公寓通过“全流程管控系统”,实现道路修缮、绿化提升、充电桩安装等工程的透明化管理。居民王先生感慨:“以前下雨天出门怕摔跤,现在沥青路面平整防滑,充电桩还能扫码付费,太方便了!”
与城市呼应,面向乡村,蜀山也奏响了振兴的乐章。从“诗”里走出来的知章村,结合知章文化,建设未来共享家园,形成一线、一廊、两心、多点结构布局,打造现代化未来乡村示范新标杆。围绕《现代社区创建细则》和《十里埭上共富带规划》,村内不仅设置了蔬食里·田园生鲜、书香里·知章研学基地,还配套了弹性共享、复合优质、特色多元的创新产业空间,目前正在加紧建设中。同时盘活闲置资源,发展以科普教育、加工展示、农机体验、田园观光、农耕研学于一体的研学经济,推动村庄农文旅融合发展,提高造血能力。
湖东村则依托湘湖景区辐射,打造“山水田园 + 网红经济”的乡村振兴样本。村里引入专业团队,将7000㎡旧厂房“爆改”成潮流新地标, WAKE UP文创空间引来无数青年打卡驻足。成功通过区级数字乡村样板村、市级未来乡村建设验收,有效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升级,“科创 + 农创 + 文创”的发展模式已然成为蜀山街道乡村振兴的新范式。
民生加温:打造“全龄友好”新标杆
“救早、灭小”是火灾等事故成功处置的关键,“家门口”的应急消防前哨尤为重要。5月7日上午10:40,湘乐社区社工黄洪江在香山四季日常巡逻时,接到业主报告,称1号楼某室飘出浓重焦糊味并伴有白烟。他立即与物业工作人员赶往现场,并第一时间上报街道消防队。通过紧急联系业主,获取门锁密码,迅速进入室内。
经检查,涉事原因系业主外出时未关闭煤气灶,导致锅内食物烧焦冒烟。黄洪江及时关闭燃气阀门,移除焦糊锅具,并开窗通风,成功消除安全隐患。针对此事,湘乐社区向广大居民发出温馨提醒,还贴心地留下了社区、物业和派出所电话。
这起在萌芽状态就被成功控制的火灾,没有造成损失和进一步蔓延,主要归功于社区综合治理力量和小区物业管理人员的反应迅速、科学处置,值得点赞!而这背后,离不开街道开展的消防培训和技能比武。“小力量”守护“大安全”,通过“以赛促练”“以赛提能”,蜀山构建起坚实的消防安全防护网。
事实上,群众点赞的还有蜀山织牢的“弱有所扶”保障网。2024年,街道全年发放城乡低保五保、高龄老人、残疾人等各类社会救助津补贴781万余元;发放慈善捐款220万元,救助重大疾病患者218名。值得一提的是,蜀山还创新 “幸福增收”基地模式,通过技能培训与就业帮扶,帮助 2357名困难群体实现就业,帮扶率达90.1%。 “一老一小”,一头连着“夕阳”,一头连着“朝阳”,如何托起稳稳的幸福?蜀山优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加强普惠育幼服务体系建设,构建老幼共融、老幼共乐的幸福共同体。去年一年,新增6个居家养老照料中心,新启用知章村邻里食堂,签约3家社会餐饮助餐点,出台街道绩效补贴政策,提升服务质量;完成“医防护”儿童健康管理中心创建,以“公益+低偿”模式落地婴幼儿成长驿站4个,营造儿童友好氛围。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优质公共服务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蜀山,民生服务正从“普惠均等”向“精准优质”迭代升级。在实现文化管家村社服务全覆盖基础上,根据各村社资源禀赋,打造一村(社)一品文化品牌,形成百花齐放、各具特色的文化微风景。持续开展群众性体育赛事,形成“全民健身·蜀你最棒”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品牌。知书馆作为街道文化新地标,今年以来,以“言之有理”之江潮声开放麦、“春风似剪·细叶新声”宣讲比赛、大咖进书房春日读书分享会等活动,搭建起文化与群众共生共荣的广阔舞台。
在医疗领域,仅去年一年,新建郡乐、朝闻、品文等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完成广和卫生服务站提升,逐步推进“15分钟医疗服务圈”全域覆盖,实现“小病慢病不出村(社)”。教育方面,贺知章教育基金累计发放补助120万元,3所学校完成“民转公”,随迁子女公办学校就读率达 100%。
青年聚力:构筑“近悦远来”新高地
有这样一组数据,颇耐人寻味:2015年,蜀山的27个村社中,仅有3个城市社区,辖区总人口仅4.1万。如今,蜀山完成整村拆迁16个,新建城市社区9个,总人口近15.6万。新增人口中,青年人口占比高达72%。而在不久的将来,仅浙大二院萧山总部院区建成启用,又将为蜀山带来大量的人才流入。
“青年人口增加、青年人才到来是机遇,更是挑战。”蜀山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施超表示,青年强则城市强,这意味着将会有更多的人力和资金资源来参与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从而有效提高城市的竞争力。
面对高占比的青年人口结构,蜀山正以“青年向往之城”建设为抓手,构建全周期服务体系。比如,将青年发展纳入“三高三新”战略,为青年成长保驾护航。在就业端,“潮启WE来”巡回招聘活动精准对接青年需求;在创业端,青创综合体、青创驿站等载体提供“一站式”孵化服务,新增大学生创业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冒出。
针对青年人才的住房、落户等痛点,蜀山深化区域协同,联动湘湖平台推出“人才蓄水池” 计划,探索住房补贴、创业启动资金等政策创新。2025年街道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发布的 《专“蜀”行动计划》,更将青年发展与产业升级、社区治理深度融合,致力于形成“以产聚才、以才兴城”的良性循环。
以贺知章文化为纽带,蜀山还将传统文化基因注入青年发展血脉。在2024年度“知承千年·章显蜀光”贺知章文化节期间,组织“寻味·知文化”中国诗人走进知章故里采风活动,让来自全国各地的30余位诗人亲身感受蜀山独特的城市韵味和文化魅力。今年的世界读书日期间,蜀山还举办了以“沐光书影 知蜀达礼”为主题的春日读书系列活动,通过沉浸式阅读、文化沙龙、非遗体验等多元形式,为青年群体搭建了触摸城市文脉、对话历史智慧的青春舞台。通过系列活动的举办,引导青年从文化消费者转变为传播者——他们或担任活动志愿者,或面对面与大咖交流,或通过宣讲等形式分享感悟,以“阅读+实践”的创新模式,进一步增强了对城市的文化认同和精神共鸣,成为连接城市精神与现代生活的青春使者。
而在湘源社区,“super 妈咪”全职妈妈赋能项目通过瑜伽、烘焙、家庭教育讲座等形式,让青年女性在自我提升中找到价值。朝闻社区的 “毛线局空间共创计划”,则吸引青年设计师、手工艺人共同打造公共艺术空间,让城市肌理充满人文温度。朝阳社区联合开元广场,集结本地医疗单位、茶饮品牌、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等各类资源,在“五一”长假期间举办“元气养生局”健康体验活动,让“脆皮打工人”也能享受身心的放松与滋养。
青年的归属感在一个个细节中生根发芽,青年的文化创造力也在这里尽情绽放。八棵树广场的“搭子语录展”、湖山社区的“影艺时光”公益摄影,以及遍布街巷的“小红蜀”志愿服务,让青春与文化碰撞出绚丽火花。或许正如蜀山街道相关负责人所言:“我们要让青年在文化浸润中找到归属感,让蜀山成为他们精神的原乡。”下一步,蜀山将全面承接青年发展政策落地,建成启用街道青年会客厅,打造乐巢“理想邦”等潮玩区域,布点青年之家和新就业群体驿站,推出青年向往系列特色项目,完善促进青年发展的服务链条,以更开放的姿态、创新的机制抵达更青年的蜀山。
从亚太机电的智能车间到未来社区的生活场景,从知章村的唐风雅韵到蜀山卫平台的智慧应用,蜀山正以“三高三新”为笔,在“产城人文”融合的画卷上写下生动注脚。随着“萧滨一体化” 战略的深入实施,这片土地正加速成为人才向往、产业兴旺、民生优渥的现代化新城。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湘湖之畔,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座城的蝶变,更是一群人与一座城 “双向奔赴”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