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俞楠
近日,在新疆阿克苏市,一场有关班主任工作的头脑风暴在云端进行。特别的是,这些老师来自阿克苏市的9所学校,有小学,也有初中。而把他们汇在一起,拧成一股绳一起发力的便是援疆教师何彩红。
在萧山教师发展学院从事教师培训十年的何彩红,刚刚来到支教学校——天杭实验学校时,就深深意识到,这里需要的是师资的培养。“天杭实验是杭州全额援疆建设的,是一所义务教育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何彩红介绍说,这里无论是校园环境还是教学的硬件设施设备都不比萧山的学校差,甚至可以说还要好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尽管现在一批又一批的优秀支教教师来到这里,暂时弥补了学校课堂教学、学科科研等软件上的不足,但只有把当地的老师培养起来,留下一支带不走的队伍,才能让这里的教育短板真正得到解决。
于是,她行动了起来:创建“西湖·白水”班主任工作室,策划“班主任阅读节”营造氛围,积极利用萧山的大后方资源,策划各类教研活动等等。据悉,自工作室成立以来,共开展专题培训33场,邀请到的培训专家及教师50余人,受益教师(家长、学生)3500余人次。
为了让新疆的教师们有更深入的学习,何彩红还特意组织了一次“萧山之旅”。飞机落地后,还来不及休整,她就开着车,带着工作室的四名老师,前往学校。新街三小、银河实验、南江小学、渔浦小学、高桥初中……一天跑两所学校,就想着在有限的假期里,多去看看、学学。
一个班的教学任务,加上班主任工作室的工作,忙碌成了何彩红援疆支教生活的主旋律。每天八点钟起床,晚上一点半左右睡觉,备课、批改,写培训方案、策划培训活动,修改研讨教案……在援疆教师支教楼,她感觉仿佛又回到了三十年前初登讲台的那一刻,也是那样一间单身宿舍,一张床、一张桌子、一台电脑……
这次支教,对何彩红来说,也是给自己30年教师生涯的一份礼物和一次挑战。对于“班主任工作室”的未来,她有信心。“我并不是一个人出来支教,我的背后有强大的后援团。”她说,即使支教结束了,也会一直做好“红娘”,策划好每一次活动,把杭州的优质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把自己历年做培训的经验有效融合,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让阿克苏的教师团队能够受益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