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 杭州萧山颐乐养老集团有限公司养老护理员,荣获“萧山区第七届职业技术带头人”“萧山区劳动模范”“第十三届杭州市萧山区首席技师”等称号。2022年9月,入选“浙江工匠”培养项目人员名单。
■文/童宇倩
白色工作服,利落短发,甜美嗓音,总是带着亲切笑容——这便是老人们口中常常提起的“亲闺女”王利。作为一名养老护理员,11年来,王利用自己的朝气蓬勃和专业的护理知识守护最美“夕阳红”,为一位位老人的幸福与安康保驾护航。
这位老人们眼里的“亲闺女”,其实是“半路出家”。2011年,31岁的王利辞去纺织印染厂的管理工作,成为萧山老年颐乐园的一名养老护理员。“当我第一次过来参观时,虽然这些老人和我素不相识,但他们都很亲切,这也让我下定决心过来工作。”
养老护理的工作繁重而复杂,老人卫生、生活照料、膳食营养等,事事要经手,样样要细心。有时遇到老人便秘的情况,还要为老人进行通便,塞开塞露、处理污物、换尿不湿……
这些普通人眼里的脏活累活,在王利眼里都不是事儿。王利坦言,正是来自同事和老人的问候、关爱,陪她度过了自己刚入行时迷茫的日子,也让她愈发坚定了自己要走的路。
一天凌晨,王利照例开始协助老人起床,帮助他们穿衣、洗漱、如厕等。由于老年人的起床时间在凌晨4点至凌晨6点不等,等待起床的老人很多,待王利赶到半瘫痪的程奶奶的床位时,发现她已经穿好衣服了,“当时我很感动,平时程奶奶都需要躺着让我们协助穿衣服,她只说了一句,‘我怕你会很辛苦,所以我就把自己能做的先做了。’”
像这样的暖心故事,在王利成为养老护理员的日子里不胜枚举,她也一直把自己“亲闺女”的角色扮演好。早晨带领老人们做健身操,有时是八段锦,一段简单易学的早操下来,老人们立马感到神清气爽;中午为老人们准备营养均衡的午餐,午睡后为他们擦拭身体,保持身体干净舒爽;下午给老人们安排丰富多彩的活动,如看电影、剪纸、拼图等。
护理也是个技术活。2014年,王利结合一些基本的手指运动方法,以及老年人护理的特点,自创了“十二节手指操”。手指操一共有十二节,从按摩手心开始,经历按摩手背、抓指、张指等环节,到向上拉伸结束。王利带领其他护理员向老人介绍手指经络的位置,手指操的意义、目的,演示给老人看,并让老人跟着练习手指操。
“手指操主要是为了预防阿尔兹海默症,我们收集了一些手指的活动组合成手指操,用于提高老年人手指灵活性,提高老人保健意识。”王利说,手指操还在第五届杭州市护理员职业技能竞赛的职业技术展示中作为展示项目亮相。
不仅如此,王利还致力于技术改革,带领护理团队从预防治疗入手,创新了轻松、互动形式的拼色、拼字和拼图失智治疗方案,通过反复刺激老人对图形色彩的分辨、记忆,强化训练老人大脑的记忆力和手指协调能力,从而延缓和改善阿尔兹海默症。经过整个团队的努力推广,该治疗方案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成绩,受到了老年人好评和喜爱。
在王利看来,曾经的养老从业人员有“一高三低”的标签——年龄偏高,学历低、素质低、待遇低。如今,她要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素质良好的养老护理队伍。通过传、帮、带的形式,不少护理员在王利的指导下在杭州市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竞赛中斩获一等奖。“对于这些在养老机构生活的老年人而言,护理员是他们最贴心、最依赖的人。未来我也会发挥出一名技师应有的作用,带领团队做好老人服务,让老人住得放心、让家属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