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邦伟 杭州凯美模具有限公司设计科科长,被聘为“萧山区职业技术带头人”“浙江省模具行业技术委员会委员”,曾获“浙江省技术能手”“浙江省青年岗位能手”“杭州市职工经济技术创新能手”等称号。2022年9月,入选“浙江工匠”培养项目人员名单。
■文/童宇倩
以厂为家,模具为伴,笔记本、记事本、图纸是他的“日常三件套”——今年41岁的杨邦伟,在模具行业已深耕20年。回首过往,从初出茅庐的学徒,到独当一面的模具设计师,再到如今的模具设计科科长,他用一手“绝活”和二十年如一日的精益求精,将模具加工的精度,变成了人生的精彩“刻度”。
2002年7月,21岁的杨邦伟从学校模具专业毕业后,便进入模具行业。彼时,他还是一名模具钳工,主要从事模具的加工、制作、维修以及日常维护工作。在这过程中,他发现很多问题如产品精度不高、模具装配复杂、模具稳定性低等,在模具设计阶段就可得到优化,“当时我就想,我目前的工作不能从本质上提高模具品质,想要将模具做好、做精还得从设计阶段开始。”
说干就干。从那时起,杨邦伟开启了“白加黑”模式:白天工作,晚上挑灯夜读,一心扑在模具设计的学习和研究上。在掌握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后,他就向公司提出了调岗申请,之后踏上了模具设计之路。
杨邦伟所在的公司,主要生产车灯模具,一副车灯模具由几百个非标部件构成,这种高精密复杂的模具对设计者的要求很高。杨邦伟说,设计之前,要先对产品进行模拟分析,对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风险提出改善方案,然后才进入模具的设计阶段。“首先是设计结构,有些产品中间有孔,有些产品有凹槽,设计都需要因产品而异,不能照搬照抄。”
2018年,杨邦伟和团队开始研发一款多功位高精密自由曲面透镜模具,彼时,国内鲜少有模具公司研发成功。杨邦伟介绍,该车灯零件的形状公差在正负0.03毫米,相当于一根头发直径的1/2,“这样的零件对模具要求非常高。通常注塑此类产品周期在二三十分钟左右,生产成本很高,合格率却不高。”
通过反复试验和验证,一年后,杨邦伟和团队在互相协作下终于摸索出了既能满足产品功能需求又便于生产的模具方案,他的设计方案使高精密复杂的模具不仅有高合格率、高寿命、高稳定性,更便于加工装配,维护保养便捷。模具通过分层注塑、分阶段冷却、多次旋转,采用叠层注塑的方式将产品制成,生产周期只需120秒,是国内其他研发公司的10-15倍,目前已通过专利申报。
不仅如此,杨邦伟还在精益求精、开拓创新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他在国内开创了自主研发制造高精密、多色车灯类注塑模具的先河,带领团队主持研发了国内第一套出口巴西的双色旋转注塑模具,属于全球领先水平,也是南半球的首套类似技术的模具工装,并带队出访巴西为客户提供现场技术支持服务。
这些年,杨邦伟利用扎实的职业技能为公司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并持续在该领域深入挖掘,推陈出新,其中研发的4项技术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评为新型实用技术。
在杨邦伟看来,工匠精神是一种严谨认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勇于创新的精神,是对从事的工作和手中的产品负责任的态度。目前,他正在开始筹备技能大师工作室。“二十年只是个开始,今后我将在自己的岗位上继续深耕,做精做细做到极致,同时做好‘传帮带’,为社会培养更多模具人才。”